美文网首页明月共光辉
浅谈“人格证书”

浅谈“人格证书”

作者: 柒月思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4-23 17:00 被阅读0次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证书:人格证书,是上海交大拟定颁发给毕业生的证书之一,是通过评审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其目的是为给用人单位提供参考,使他们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状态而设,其实是技术理性下的产物。

          学校教育在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世界有用,有所贡献的人。

          上海交大这一举措,从正面来看,从狭义的角度和范围来说,可以是值得借鉴的。它可以鞭策学生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学校从三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及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基于学生在校学时间段,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给予的综合评定,可以给用人单位提供参考,也仅供参考。

          上海交大这一举措,从反面来看,从广义的角度和范围来说,该举措是存在非议的。该校对学生人格的评定仅限于,也仅代表校方的审核标准。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它是学校单方面的评定结果。

        就心理学对于人格研究简史而言:

          人格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目前社会学习的作用在人格形成上尤其受到重视。个人和环境彼此影响,每个人的人格特点是个人和情境变量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学习经验的差异就是个别差异的原因。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创始人S.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意识只占心理生活的小部分,是浅层的经验部分;无意识是深层的、更重要的部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主导和决定的作用。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动力组织,其能量的来源是“里比多”(即性力)。心理性欲的发展阶段也就是人格的发展阶段。任何阶段的发展阻止或停滞都会对个体的人格产生持续的后效。

          可见,时间和环境是自变量,而人格是因变量,人格的特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很多客观因素或者是主观因素的影响,发生相对的变化。由此来说,学校的审核和评定是不全面的,是单一的。

          人格特质理论: R.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将众多的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人的外显特质,它可解释外表行为,代表行为的属性和功能。根源特质共有16种人格因素,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是深层的、代表行为属性和功能的决定因素。16种人格因素是各自独立的,普遍地存在于各年龄和社会环境不同的人身上,每个人的不同行为都由这16种因素在各人身上的不同组合所决定。

            特质理论直接从人的行为特点出发探讨人格问题,从而有可能将研究对象的各种变量置于实验、测验的分析之中,摆脱了心理学中长期以来对人格研究只作描述和讲解的困境。但是在特定的研究领域里,常常由于分析材料的方式和所采用的因素分析的具体技术的差别,而使发现的人格因素有所不同,至今分歧已经十分明显。特质理论只对人格的结构进行描述,而未能对人格的动态作出具体的说明,这也是不足之处。

            人格类型(综述):人格有生理类型和心理类型两类。生理类型分类如古希腊体液的气质分类、中国古代阴阳25人分类、E.克雷奇默的体型分类等。心理类型分类如荣格把人分为外倾和内倾两类;E.施普兰格尔把人格分为理论、经济、艺术、社会、政治 、宗教6型。这些是根据人的思想、情感、感觉、意志等特点来划分的。

            各大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理论等都曾在人格心理学的园地中争奇斗艳,对于人格心理学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甚至有分化瓦解的危险。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可见,人格因时间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其证明人格是复杂多元的,其分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具有多样性。而且,对人格分析和定义,以及对人格的具体模态的分析尚且不能具全。由此来说,学校的审核和评定是不全面的。人格的分类是多种多样,仅凭借学校的一纸文书是不可以考量和量化学生的人格。而最终也只是说明,学校颁发的人格证书,适用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仅作为一种参考。



    补充:

          高校加强学生的人格培养的确很有必要,但将人格教育“证书化”,会导致人格培养事实上的简单化和功利化。 

          人格是人的一种内在的东西,关乎个人尊严,人格的培养和修炼是毕生的课程,永无止境和终点。

          但人格无法独立存在,它依附于人具体的、长期的行为,因而也不能被简单考核或评估。人格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并不仅仅是几门课、几次活动就可以涵盖。

          “人格”的事情,就应该按照人格的规律去做,人格还是靠养成,要靠大学的氛围,靠大学老师以身作则、把美好的品德和行为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们,促进学生的人格养成。


          “人格证书”的颁发太过于果断了,虽说人格的特征具有稳定性,但真的能一直长久稳定下去吗?这也是不确定的因素。也许毕业过后会受求职过程中不满意的影响而改变等。


          人格证书是通过评审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其目的是为给用人单位提供参考,使他们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状态而设。其实是技术理性下的产物。给用人单位提供参考,使他们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状态。

            颁发“人格证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有一天,当你去招聘会头递简历时,招聘公司除了要你的毕业证,四六级证书外,还要你出示你的人格证,如果你没有,你该怎么办?如果你的人格证不及格你该怎么办?难道不及格就说明你的人格低裂?难道一张人格证,就能证书你什么?这样搞噱头的无稽之谈真让人哭笑不得。


            人格要经过严格的检查,这样太武断了,可信度不高。

            这种做法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一方面他给予了一部分学生的鼓励;也给予另一部分学生在人格方面做的不足的地方,得到一定的反思。            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自己先天的人格和后天的人格与环境息息相关。在自己生活中获得的人格,那么在生活中,人格对我们也同样很重要。它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广阔,它也能够在人格教育方面吸取自己的不足,并不断的改进,但是每一个人的人格确实都是不一样的。

            虽然学校颁发了人格证书,但不一定这个人就在以后的社会上做得更好。我们应该更在于人的行动和以后自身的发展而言。人格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后天来改变的。我们不能因为一张纸而去评定一个人,要相信每一个人的人格都不是完美的。我们都需要有一定改进的地方,所以,人格它完美,是逐渐形成的。虽然它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它又有一定的可塑性。它在现实的环境中,或多或少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一个学生的人格合格或不合格,不是学校在短时间内所能决定的,更不是一纸证书就能证明的。一群学生只要没违法规没悖道德,完全有他具体的人格表现自由。而上海交大将一个人的人格分为三六九等,无形中扼杀了个性,实在有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的嫌疑。


            首先我们知道人格是个体在基本价值观、心理素质、人际交往方面的全面体现。那么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单单成绩优秀或某一方面突出是不行的。因为大学生要做到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全面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融入社会。

            上海交大的这一举措让我们重新理解了“大学生”这个概念,且形成了一股动力和助力。让我们知道大学生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不仅是被家人、学校认可,更重要的是要被社会认可,因为我们最终还是要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做社会的一名成员。如果我们都不能够适应社会所带来的压力和现实的残酷,那么我们无意于是失败者。那与书呆子有什么区别呢?

            或许在这有人也有不同的观点,但我认为的就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那么无论他怎么优秀,都抵挡不住外界的压力,也就是“软老虎”。上海交大的举措也在暗示着我们:要想做合格且能够被社会认可的一名大学生就要有着均衡、和谐、完善的人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人格证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ia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