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在念大学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字是《在黑暗中亦可放飞心灵的纸鸢》,那时我们的写作平台还是QQ空间。当时这篇文章发布后,很多人关注我,并安慰我,大概意思就是我作为一个盲人,能够如此豁达,实在了不起。为此,我不得不一一解释,我是一个健全的人,只不过有些近视,眼睛还好好的。
其实那个时候,我想要表达的是,眼不盲,心会盲。但是,读者的反应让我忍不住想起了那个真正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以及她闻名于世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在19个月的时候,就因为急性脑充血,变得又盲又聋。那个时候得她,还没来得及学会说话,没有来得及看一眼世间繁华,从她得生活中只剩下了无尽的黑暗。她变得歇斯底里,变得任性妄为,变得对错不分,母亲为了她操碎了心,父亲更是怕她难过而听之任之。一味的纵容,让海伦变本加厉,摔打东西,乱吼乱叫成为了家常便饭。每日鸡飞狗跳的生活,让母亲日渐衰老,让父亲无奈叹息。
人们都说,上次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海伦不知道她的窗户在哪里,她更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直到莎莉文老师的出现,让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可以说,是莎莉文成就了海伦·凯勒,没有莎莉文老师,就没有功成名就的海伦·凯勒,文学世界中就会减少一位巨星。
几乎每一个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者,都会被海伦充满勇气的一生震撼,因为作为一个又聋又盲的人,她学会了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的德克利夫学院毕业,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成高等教育的盲聋人。这样富有传奇的人确实值得所有人敬佩,她的精神、她的毅力都令人惊叹。但是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莎莉文老师对她穷其一生的照顾和陪伴。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曾说:“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去”。与海伦素不相识的莎莉文老师,为什么能够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的为海伦付出呢?甚至为了给海伦多读书,熬瞎了自己的双眼后,担忧的依旧是没有双眼的自己怎么继续照顾海伦?或许一切都是命运使然。
一、从柏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她不知道何去何从
莎莉文从小就有眼疾,经过种种波折,她终于从柏金斯盲人学校毕业了。可是一段旅程的结束,意味着一段新旅程的开始。莎莉文还没有做好准备,还没有想好出路,命运之手已经将她推向了悬崖边。已经满十八岁的她不能再接受他人的救济,她的养母也将不会再担负她的生活支出,她需要一份工作获取收入,来养活自己。因为自从弟弟吉米去世后,她在这个世界上就已经是孑然一人。
她想着去大饭店洗碗,可是餐厅只请男工;她想着可以做卖书的生意,播撒文字的种子,可是想到被拒绝的关门声,她又打了退堂鼓。就在她茫然无措的时候,柏金斯校长安南诺斯先生的一封信,给她的迷雾中带来了光亮。
这封信就是询问莎莉文是否愿意担任海伦的家庭教师,那个时候的海伦还是一位又聋又哑又盲的小女孩。当时的莎莉文是什么反应呢?她感到非常的沮丧,她一点都不喜欢这份工作。她更不甘心,把最好的年华在一个古老小镇上耗费掉。可是如果不接受这个提议,不抓住这个唯一就业的机会,她又能依靠什么养活自己呢?经过慎重考虑,她被迫接受了这份工作,只身前往那个古老的小镇上面对未知的人生。
那是一段怎样的旅途呢?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三天三夜她穿同一件厚毛料衣服,历尽折腾。她双眼布满红丝,精神萎靡不振,长途跋涉使她困顿不已”。由此可见,这一段旅途并不愉快,甚至可以说是痛苦。
不管路程如何,其实莎莉文已经明白,既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就会尽职尽责。特别是见到海伦的母亲后,两个年轻的女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二、见到小海伦,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莎莉文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呢?或许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了。一场疾病,让她几近失明,那一点微弱的视力根本就无法让她过正常的生活。贫困的生活,没有多余的金钱让她求医问药,年幼的她,还不知道人间愁滋味,更不懂尘世坎坷,她需要关怀示爱,可是父母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照顾她。她的不安,她的焦虑,都转化成了一把把无名的火,她大喊、怒吼、东撕西摔。
后来母亲去世,因为人道主义被迫收养她和弟弟的叔叔婶婶,也只是把她们当成了累赘。因为一个近似于盲人的女孩,一个体弱多病的男孩,这样的组合怎么会让人喜欢呢?所以,救济院成为了她的归宿。弟弟吉米也是在这里,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莎莉文一个人。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与姐弟俩作伴的是硕大的老鼠,两个人的乐园是停尸房,总之莎莉文吃尽了苦头。所幸,她最后进入了盲人学校,在学校里遇到了贵人,让眼睛变得清晰了。医生说她的眼睛是半盲,但是好歹能看见东西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命运的奇特之处就是,差一步一切都将变得截然不同。当看到海伦的那一刻,莎莉文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一个我行我素,不辨是非的小野兽。
感谢莎莉文的那段盲人生活,感谢莎莉文老师那段助教的经历,所以面对海伦时才不至于手足无措。她明确的直到,第一步要驯服小野兽,第二部才能教她学习。
无论经受了怎么的打击,无论受到了多大的委屈,她都坚持了下来。她永远不会忘记,当海伦第一次把单词组成句子时,她激动的瞬间泪如雨下。
海伦就是莎莉文的救赎,莎莉文知道该怎么去安抚海伦,海伦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如果莎莉文年幼的时候,也能得到足够多的爱,或许一切都会改写。
因为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莎莉文也是如此,正因为她曾经经历过,了解过,所以才想把海伦从错误的路上拉回正道。
三、日复一日地陪伴,她们已经融入了彼此的血脉之中
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莎莉文早已经把海伦当成了自己的责任,那份薪水已经不再重要。从小野兽到举世闻名的演说家、作家,海伦付出了世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而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就像海伦的影子一样,海伦在的地方,她一定在。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海伦都得依靠老师得帮助。他们得关系已经超越了师生,他们已经融入了彼此的血脉之中。海伦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瞬间,都有莎莉文老师的参与。
没有上过大学的莎莉文老师,陪同海伦完成了整个大学的学业。她需要在课堂上把老师讲解的知识翻译成盲文传达给海伦,这样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海伦视书如命,所以一直以来,莎莉文都在不停地为她读书。因为用眼过度,她视力急剧下降,最后无法挽回。她说:“我心里想的是步履自如、骑马涉水、熬夜不倦,能观看一切景象的安妮·莎莉文,事实上我却是骨架松垮、瞎眼、疲惫。我自欺,自瞒,已经没有能力再背负这一句老包袱了”。
莎莉文老师用毕生时间都在教会海伦脱离枷锁、返璞归真,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这个世界。所以,就算她撒手而去,也不再担忧海伦不能好好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