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零一一年毕业离开岳阳,如今约莫有八个年头了,总为名忙为利忙,不曾有幸翻开尘封的记忆,只恨时光太匆匆。谁料,昨夜竟鬼使神差,梦到旧日光景。仍旧穿梭于云梦之路,匆匆忙忙,只为问学求知;倏忽又漫步于洞庭湖畔,不疾不徐,惟祈神游天际。是啊,离开那个地方太久了,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又熟悉。
“理工门大希望小,南湖水浅鸳鸯多”,校园中传了很多年的调侃之句,至今记忆犹新。当初高考第一志愿没填好,最后以高分被调剂到母校,心中是有些自负和不平的。且因年轻见识少,初读到这句话时,内心真真是五味杂陈。如今再想起,真的只剩唏嘘了,毕竟离开校园已这么多年,活得好与坏,最终都取决于个人,与学校何干呢?放下这些成见,回过头再品味旧时光,瞬时就多了些温和的颜色。
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第一次的场景总会刻骨铭心,所以我至今不能忘。记得当年入学,父亲送我,乘夜车,清晨方至。一出站,天初放亮,入眼是霏霏的细雨,入耳式嘈杂的人声,内心并不十分欢喜。毕竟,这入眼的景象,与我向往已久的江南美景,相去甚远。加上此地“十里不同音”,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与人交流时,就如旱鸭子掉进深坑,瞬时吓得呼吸不稳,坐等淹死。
乘车到达学校,只见一架天桥悬于笔直的道路上方,勾通北院东院两校区。自右侧坡道缓缓而上,左侧走过天桥是北院,径直右转就是东院,东院矗立的大门上,三个大字十分醒目——希望门。入希望门,此后四年时光,就由此开始。
东院是老校区,建筑是先前的风格,不必新校区,自有一番韵味。再者,它紧偎着洞庭湖,天然风光更是独树一帜。湖边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正是忙碌课业之后的闲暇之地。四年时光里,每每得空,总要来湖边走一遭:随着碧波荡漾的洞庭湖水心神摇曳,望着即将消失的一轮残阳怀古伤今,或喜或悲,人终归是感性动物,需要尝尽这样的变化。雨天的湖畔,景色更是迷人。空气中弥漫着湿气,湖面上吹起了凉风,惹得人忍不住,要去嗅嗅湖风的味道,听听那雨声的凄迷。这大概就是烟雨江南的魅力吧!
洞庭之美,不可方物,已传了千年。不管是万古狂风,青山残月,还是长波渺渺,云水苍茫,都是专属洞庭的美,每每让人惊叹。洞庭月色甚好,好到遇赦的李白泛舟南湖时,提笔写下“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的万古名篇。岳阳楼甚奇,奇到音书全断,客居孤舟的杜甫,能得少时安宁,道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磅礴之语。
洞庭景色是幸运的,能得到李、杜这些巨擘的青睐,这些巨擘也是幸运的,在或漂泊或贬谪之时,能借洞庭景色慰藉心灵的创伤。但现实总归是要面对的,就像李白在此游历之后,依然得不到重用;杜甫客居许久,依然回不到故乡,最后竟至客死于北归的孤舟上,实在让人唏嘘。
与古人相比,今人就幸运多了,在这快节奏的社会,不会音书全断,不会有家归不得。只是这快节奏,并不全然是好事,只需想想有多久没有好作品出现,就知道我们失去了什么。正如余光中对书信的描述,“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已”,在书信来往的年代,人们可以静下心来打磨一首好诗,于是有了那么多传世的佳作。
而现在,各种即时通讯工具,虽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却划出了人与文字之间的天堑。在那个年代,杜甫因仰慕思念李白,写下诸多诗篇,当这些诗篇流传,照耀了一代文坛,二人收获了名气,而我们也体味到了文字的美。如今呢,书信只是让人觉得过时的做法,不屑为之,所以,我们到头来一无所获。当山水美景映入眼帘,也只会说一句“啊,好美!”其中的得与失,竟然谁也说不清了呢!
多希望,昨夜的梦能久一点,待我重游洞庭湖畔,再登魅力君山,嗅嗅清冷的湖风,或可再次神游古今,体会古人辛酸,感受文字之美。可惜时光不能倒回,再去时不知心境如何了。道路多坎坷,仍需努力前行,但也要适时歇一歇,思考一下得失,方是正理。
到那时,只希望自己能心绪平静,道一句:“岳阳,你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