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时间:6月28日。
期末考试已进入倒计时。
今天把第四单元的内容复习完了。我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联系着复习、在实例的支持下唤醒学生对约分和通分的已有认知、在学生的板演及讲解中回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小册子”上的习题照旧分两节课做5页。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实际做题出错率明显高于前面的内容。
错题主要体现在约分约不到最简,通分找不到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
反思:我在新授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这部分知识时,就非常注重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的提炼,非常注重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特殊情况的总结和归纳,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求法。
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原因一: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在应用时不能通盘考虑;
原因二:学生的数感较差,在推理判断时总是出错。
根据做题情况,我决定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专项练习,努力让学生达到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程度。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积累常用数量的经验,希望以此能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粗心,是多数学生都存在的学习问题。这个班的学生尤为突出。
“小册子”上有这样一道习题:一本书有48页,已经看了8页,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分别是这本书的几分之几?(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
有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不认真审题,出现只求已经看的页数是这本书的几分之几的情况。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时时刻刻对这类超级粗心的学生进行教育,要求他们读3遍题目再下笔做,可是效果不明显,还是经常出现问题。出现问题后,我让他们把出错的题目认真给我读5遍,希望通过这种方法,他们下次做题能细心点,可是效果还是不明显。
如何能改变学生粗心的习惯?向大家请教!
趣事:有一道连线题,把相等的小数和分数用线连起来。
批改时,发现有位学生没有把3.75和4分之13连起来,我就问学生:“为什么不把这两数连起来?”
这位学生诚恳的说:“4分之13化成小数是3.25,与3.75不相等。”
我一下子愣了,想:不会吧!
我赶快进行精确计算,发现确实如此。
作为老师的我,连错了!
全班大部学生也都连错了!
一般连线题给的信息——连与被连的信息,是一一对应的,不多也不少,而这道连线题有一个小数3.75和一个分数4分之13没有要连的对像。
我和学生在做时,看到只剩下这两个数了,又发现4分之13化成小数也3点几,就把这两个不相等的数连起来了。
出现这样的错误,追根溯源,还是受了原有习题的负迁移,想要改变这种定势思维,要将连线题题型更多样化一些。当然,我们在做题也要更加细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