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打补丁与找破洞—《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之四

打补丁与找破洞—《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之四

作者: 美人焦Karen | 来源:发表于2020-07-23 20:42 被阅读0次

    01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母亲做针线。

    母亲做的一手好针线。我感到最神奇的是,她能将一个破洞绣成一朵花儿,让它们在破衣服上开放。

    因为母亲打补丁的手艺,我的那些有了破洞的衣服和鞋子,无一例外都变身成了最爱的衣物。

    这个魔法让我觉得特别神奇。

    生命中会有那样一个特定一刻,过往旧事突然进入脑海,帮助你认清本质。让你过去的生命与今天连结起来。

    今天就是这样一个时刻。我突然意识到,很多人的心理问题,是因为精神世界开了一个破洞,而补上这块破洞,成为治愈的关键。

    心理咨询师所做的事情,就是一针一线,给那个破洞打上补丁。

    补丁,有的需要从旧有资源中去找,如同旧的衣服需要找到相配色系的一块布缝上去;也有的,需要重新建构,如同母亲当年的“绣花补洞”。

    这块补丁,叫作“生命的意义”。

    02                                                                                           

    打补丁前,需要找到破洞所在。

    这个破洞,是对方的需要。

    找到来访者的需要,是好的倾听者的第一功力。

    倾听,需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非暴力沟通》)

    这里面非常重要的是“放下评判”和“全心全意体会”。

    所有的分析、解释,建议、比较与否定、纠正、安慰、辩解,统统都不在“全心全意体会对方”之列。

    比如,当一个人说,他很崩溃,因为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

    如果你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还是活着好。这是否定。

    如果你问,坚强一点,谁没有受挫折的时候?这是评判。

    如果你再问:这种感受多久了?是想收集更多信息,分析问题。

    这些话,能让对方感受好一些吗?

    实验结果是不能。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一次研讨班中,问了23位心理医生同样的问题,看他们有怎样的反应。

    他把这些书面回答收集好提议,并依次大声地读出这些回答,说,假定你是那位求助的人,如果你认为某个回答表达了对你的理解,就请举起手来。

    结果,只有3个人举手。

    卢森堡博士说,试图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妨碍了我们与他人的联系。

    我想,对于这个问题,一个好的反馈应该是:“你想找到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03

    通过上面的“找破洞”过程有一个发现:提问者并入了对方描述中的词汇“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并把”找不到“替换成了”想找到“。

    当你并入对方词汇的时候,对方能感受到“被听到“。

    而那个替换,是一种技术,就是听明白什么是对方不想要的,转换成对方想要的。

    在这句话中,当提问者把“找不到“替换成”想找到”的时候,已经巧妙地进行了“形塑”。

    对话就这样被你在不经意中引领到了另外一个方向。

    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倾听环节,卢森堡博士还讲了一个案例。

    一位老太太说,“我不想活了。”

    护士们劝她,说她的病并不重,只要按时吃药,病情就会好转。可是老太太根本听不进去。一直在喃喃:“我不想活了。”

    只有一位女士改变了这种状况。他跟老太太说了一句话,让老太太开始向她倾诉。

    她说的这句话是:“你的意思是你不愿意活下去了?”

    这句话,深深地理解了老太太的绝望,她觉得自己被听到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补丁与找破洞—《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之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ck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