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跟着张文质写作
学习重在“理解”

学习重在“理解”

作者: 大雁南飞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21:32 被阅读6次

                     学习重在“理解”

            学习数学的理解方式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追“会做,叫做“工具性理解”,这种理解方式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模仿”和“练习”;第二种理解方式叫做“关联性理解”,这种理解方式的在于对相关因素的综合理解。教学中,两种理解都需要,但是,个人还是更侧重于“关联性理解”。即,学习重在“关联性理解”。

             在一年级,学习加法与减法的意义时,经常会下列表达形式,分别对应着加法与减法列式。

    式子1表示的意思为:左边部分是8,右边部分是5,两个部分合并起来是多少呢?两个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因此,列式为8+5=13.

    式子2表示的意思为:知道了整体是13,还知道左边的部分是8,问右边部分的数量是多少?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了两个部分,且知道整体与一个部分,求另一个部分是多少?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因此,列式为13-8=5

            如果孩子理解了生活中的合并与分开,则加减法的意义理解了,做这种题目就不再困难了。但是,也有这么一部分孩子,总是不理解,不知道到底用加法还是减法来列式。为了让孩子能做对这种题目,家长或者教师可能就会给出“经验性的解题技巧”——看,?在上面,就用+;?在下面,则用-。别说,这个方法立马见效,孩子考试的分数“立竿见影”得到提高。(因为教材上、试卷上几乎都是这种模式的题目)。

          到了二年级,学习了乘法。乘法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果,孩子彻底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做题目应该也不能。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不理解乘法的意义。比如,这题:

    6个4相加得多少?孩子看到6,看到4,看到加,于是6+4=10 。由此,可以推断到,这个孩子没有理解乘法的意义。在没有理解意义的情形下,遇到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则会出现很大的困难。到底是用乘法还是加法呢?对他来说,一筹莫展。比如下列两题:

    1. 小明家种了4行树,每行6棵,一共几棵树?

    2. 小明家有两行树,一行4棵,另一行6棵,一共几棵树?

         为了让孩子做对这种题型,解题“技能”来了,看到“每”字一般来说用乘法,没有“每”字,一般不用乘法。于是,孩子短时间会了,不再去理解题目的意思了,也不再去画图了,专门看是否有“每”字。因此,下面的情况出现了:

           第3小题,没有“每”字,用加法。看来,不理解题目的意思以及没理解乘法、加法的含义,靠单纯的“解题技能”还是行不通的。

            数学,重在“理解”,特别是“关联性的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重在“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mq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