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绎还在为军器监案头疼时,这桩案子在石越这里已经翻篇了。他的注意力放在了更重要的事情上。兵器研究院终于掌握了高炉炼铁和平炉炼钢技术,得益于石越和潘照临的事先布置,研究者绕开兵器研究院名义上的主事人陈元凤,将这些资料交给了石越。
这项发明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钢铁器的成本,促进整个社会对钢铁器的使用。石越非常清楚其重大意义,不甘心将这桩大功劳拱手让给吕惠卿,又不愿意这样的发明被掩埋,慎重考虑后,石越决定拉曾布入伙。曾布向来与他关系不错,虽是新党份子,在白水潭案中却掣肘邓绾,站在了石越一边。曾布是三司使,与铁器有关系的盐铁司归他管,只有把他拉进来,炼钢技术才能名正言顺地问世。
曾布并不知道这项发明意味着什么,本着对石越的信任,反正花的是公家的钱,顺便打击一下吕惠卿也不错的想法,半信半疑地和石越一起投入了这项大工程。
曾布目瞪口呆的看到一炉流出的数十吨钢水之后,他立刻把这个喜讯报告给了中书——就是王安石,恰巧吕惠卿也在。王安石明白钢铁技术的发明会给西北战场带来怎样的影响,会为国家节省多少开支,因而喜出望外。吕惠卿则敏锐地感觉到自己被人撬了墙脚,因为如此重要的发明不可能是曾布搞出来的,石越要搞这些研究,最有可能就是通过兵器研究院。吕惠卿不得不佩服石越的大度,这样的功劳也能拱手让人。吕惠卿私下里让陈元凤去查,小陈这种外行自然查不出什么来。
皇帝在早朝时听王安石禀报这个消息,同样喜形于色。他自然不相信这是曾布的成就,想起石越早前就和他提及钢铁技术,不难明白石越起到的作用。于是口头嘉奖了曾布和石越。石越趁机上《论钢铁利弊札子》,提了诸如技术管制、钢铁专营专卖,扩大生产,降低价格,让农民用得起钢铁,提高生产效率等等措施,并且请求将三司盐铁司铁案独立出来,成立钢铁监,专门管理全国与钢铁有关的问题,引进民间资本等……
这份扎子被皇帝交给王安石,由中书商议。虽然王安石和冯京并不反对石越的建议,但他们都认为没有实施的必要。石越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唯一好处,是他又升官了,多了一串没实际用处的名号,还有就是涨工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