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严肃的,它的严肃性体现在每一份判决书都要经过完整的程序才能作出,少一步都不行。最能体现这个过程的就是开庭。法庭的摆设是威严的,法官在上,当事人平等对抗,开庭的过程也是严肃的,每一句话都会被记录在案,不允许你反悔和嬉皮笑脸,疫情期间的开庭多少变了点味道。没怎么写过关于疫情的文章,今天写一写疫情期间和平时不同的开庭故事,也算是纪念这三年青春。
第一个庭审:边开车边开庭。
这应该是我接触的第一个线上开庭,案件比较简单,是一个交通事故的案子,一共涉及了司机、挂靠公司、保险公司、车辆所有人、法官和原告六方当事人,其中有两方当事人是在车上参加庭审的。
中间的插曲比较搞笑,有一方当事人开着庭被人敲了窗户,被告知那里不能停车,让他挪个位置,然后我们其他几方当事人就看着他开车,等了好久他还是找不到车位。
因为法官接下来还有别的庭审,他也不是很重要的当事人,所以在他的同意下,就让他先找着,让别的当事人先陈述意见,等他停好车,已经进行到法庭辩论了。这当中也有一直卡着的当事人,一直没有声音的当事人,也有吵吵闹闹的当事人,不断地重复和调整,也因为这是第一个线上开庭的案子,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第二个庭审:在法院门口瑟瑟发抖地开完了庭审。
这个案子在某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疫情断断续续,但已经没有了大规模的爆发。开庭之前跟法官作了沟通,法官明确能正常开庭,自己太大意了,没有问清外地过去的律师是不是要提供核酸检测报告,到了法院愣是没让我进法院开庭。
怎么办呢?焦急地拨打了好多次电话之后,法官也没办法改期,做检测也来不及,临时决定线上开庭。因为是在外地,一来着急回家,二来确实不熟悉,就在法院门口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抱着电脑开完了庭。
开完庭,法官在里面,我在外面,开完庭,隔着大门,打了个照面,签了个字,不停地哆嗦,然后疲惫地奔向回家的列车。
第三个庭审:开了三天的庭审
这个庭是在异步化庭审系统上完成的,也是刚接触不久,开庭之前法官给我发了链接,了解了操作流程,也跟当事人本人发了登录的链接。我跟当事人讲了可以在家完成,不用来所里,但是当事人一定要过来,所以就产生了一些故事。当然如果当事人不过来的话,我估计故事会更长。
故事是这样的,从法庭调查开始,对方说一句,我们当事人也要回复一句,而且他的打字速度比较慢,一直在回复,有些问题我已经进行了明确或者不是法庭调查阶段要处理的问题,他不听我的,一定要说。
结果就是从9点开始到12点,才进行到法庭调查,我估计在网线那头的法官都气坏了,生生变成了互怼现场,提前进入了法庭辩论环节。后面实在是忍不住了,给我们打来了电话,说明了流程。
然后就是法庭辩论,最后陈述,也是一样,不停地发表意见,很多都是重复的观点。断断续续持续了三天的时间,才勉强把程序走完。虽然,这个系统在24小时以内完成回复就可以,但我们双方都是持续在线的。说实话挺累的。
当然还有很多的庭审故事,比如不让旁听要申请法官回避的,比如说没有核酸被劝退的,还有一改再改不能再改的等等。
经历了这次疫情之后,法律职业者的工作形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无纸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从立案到举证、开庭再到宣判上诉,都是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不管全国各地哪里的案子,都可以在线上查询关联。
当然,回到最初,现场开庭才能展现法律的严肃性,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希望在疫区的朋友能早日解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