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书名:《从“为什么”开始》
作者:[美]西蒙·斯涅克
分享者:沈乐杨
影响人的方法——操纵vs感召。操纵就是用降价,恐吓,煽动等方式影响用户的行为,操纵虽然能够在短期奏效,却无法在长期创造忠诚度。
如果要创造企业忠诚度就要从为什么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使命,让用户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要感召用户,首先要善待员工,并且给员工指明方向,让员工在搬砖的时候不止看到眼前的砖,而是未来即将在他们手上诞生的宏伟的大教堂。
优秀的公司只要创造出一个鼓励员工积极发挥各自特长的环境,就能够让优秀的员工创造出非同凡响的价值。就像马丁路德金只要感召起美国人对平等的共鸣,就可以影响他们,而不是发布《我有一个计划》,告诉大家实现民权的12种做法。
一个企业一旦有了明确的why,也就是说所有事情的出发点和目标,就能用它来评判所有的工作,而不依赖于某一个人的影响。
引申到个人生活中,我们如果有一个目标,请务必从why的层面先找到意义,再去落实方法论和具体步骤,如果一开始的why是模糊不清的,那么后面的方法和计划就很难真真落实。
点击阅读原文可看我的小书摘
《清醒思考的艺术》、《明智行动的艺术》
作者:[德]罗尔夫·多贝里
分享者:妍萱
这两本书里各罗列了52种思维错误和行为错误,说明了错误是怎么样发生的,以及一些应对方法。熟知这些陷阱,就能让我们犯错更少。就像副标题说的,最好让别人去犯的错误。
下面我说几个常见的思维错误。
1.控制错觉。
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到的东西。
比如我们在掷骰子的时候,想要一个大数字,往往会用力摇,想要一个小数字就会轻柔一点。比如在酒吧里看球赛,会为我们支持的球队呐喊助威,好像我们叫的越大声球队赢得可能性越高。但是实际上真的能控制得了结果吗?
利用人们的控制错觉,一种叫安慰按钮的装置出现了。比如在一些大办公室空调温度调节的开关就是安慰按钮,有些人觉得冷有些人觉得热,就会试图去调节温度,但实际上根本不起调节温度的作用,它的作用是让人们相信自己控制了温度,从而更好地忍耐。
所以结论是我们实际能控制的比我们以为的要少。这就提醒我们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真正能影响的极少量的东西上。其他的就听之任之吧。
了解了这个思维错误之后,对我自己来说,最大的作用就是运用在情绪控制上。在我特别愤怒或者特别沮丧的时候,就想起这句话,其实我能控制的真的很少。那些外部因素不会因为我的愤怒或者沮丧就改变,我只有改变自己,这样自己的情绪就慢慢平静下来。
2选择的悖论。
有所选择令人幸福,但是也得有个度,过多的选择会降低生活质量。
1选择范围太大,导致无所适从。就拿上次买剃须刀做例子。在网上选购可选择的剃须刀实在太多了。如果是在实体店,有限的选择可能很快就买下了。
2选择范围大导致做出更差的决定。还有现在每周末的社交活动非常多,哪个都想参加,参加a可以看美女,参加b可以增加见识,参加c可以提高能力,但参加哪个最好的,到最后我们可能忘了参加活动的目的,会选一个离我们最近的吧。
3选择范围大导致不满。你不能从200个选择中作出完美选择,选择越多,在选择后就越没有把握,因此也就越不满。比如我们选择字典的书,几千本至少吧,我们选来选去,越来越为难,不知道我们选的这一本是不是最全面的最权威的。
怎么办????
仔细思考你想要什么?写下你的标准,并务必遵守。要知道永远没有完美的选择。只有最好的才适合你吗?在存在无限选择的时代,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3为什么很差的理由往往也能用?
人们对因为这个词是上瘾的,只要你说了因为,即使后面跟的内容并非无懈可击。
比如要插队的时候,不好意思,可以让我站在你前面吗,因为我赶时间。
比如航班延误的时候,不好意思,您乘坐的xxx航班因为内部原因延迟,登机时间更改为xxx。
比如企业的愿景,为了创造美好生活,为了人类的幸福等等。
结论就是大家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它,这个词是人与人交流的润滑剂。
4为什么你不应该读新闻?
第一我们的大脑对骇人听闻、喧闹变换快的刺激会有极其强烈的反应,而对抽象、复杂和需要解释的信息反应微弱。新闻制作者就利用了这一点,用耸人听闻的故事图片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结果那些不易看透的内容自动被隐去,而这些内容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加相关。
第二新闻的意义不大。你能说出一则新闻他使你的生活、事业更出色了吗?如果关注新闻使人们获得更多成功,那么记者早就应该站在收入金字塔的顶端了。
第三看新闻浪费时间。书里举了个例子,2008年孟买发生恐怖袭击,有200人被杀。那么粗略估计平均每小时有10亿人在关注这个新闻,加起来是10亿个小时,按照平均寿命65计算,大约有1700+个人的寿命被新闻消耗掉了,比恐怖袭击死亡人数还多好几倍。
也许你不知道新闻,但是你可以通过阅读长篇文章和书籍理解这个世界上深层次的关联。
最后说一下这本书推荐给哪些人看。需要清醒思考和明智行动的人,尤其是需要做决定的时候。作者就说他根本做不到在生活中完全不犯这些错误。只有在后果影响很大的时候,会根据错误清单逐一核对,仔细检查自己的决定。其他时候就会放弃理性思考,听从直觉。
《罗马人的故事 2 汉尼拔战记》
作者:盐铁七生
分享者:章伟
不知不觉在读书会分享了快十本的历史书了。以至于有朋友以为我读的是历史专业。读书会中我多次强调读历史的意义,这里不多提。小伙伴们觉得历史晦涩难懂,其实不然。只是在我们基础教育阶段,历史被教的很无趣,大量死记硬背,很少启发思考。思考的部分也是书本总结好的,多为“为…奠定基础,开拓了……时代,以及无产阶级革命,伟大的农民起义之类的固定格式。”而这本《罗马人故事》以动人的故事,生动的文笔开启了我对西方古代史探索的大门。如果盐野是我的老师,我估计真会去修历史。
1.为什么读罗马历史?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些谚语。凯撒与埃及艳后的故事,斗兽场的杀戮,火山摧毁的庞贝古城。我们生活中总是有关于罗马的点点滴滴。就连人民大会堂,也是罗马式建筑,还有我们是一个采用罗马法系的国家。可以说罗马奠定了现代人类大部分生活方式,他是我们了解过去绕不过环节。
2.为什么读盐野七生的 《罗马人的故事》?
在第一卷附赠的小宣传册中,盐野女士自述了一小段日本历史界的前辈对这部书的评价,“在日本历史界,只有纯学术研究和历史小说两个领域,如今你的创作试图打通这两个领域,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女性独有的细腻文笔,旅居意大利30年的经历,让她有能力把历史写的如同小说。再者,亚洲人的思维模式,东方人的视角,或许更适合我们阅读。
读历史一半是在读图,该书配图完善,即使其中有些不完美的地方,她要是个“认真的门外汉“若能读完全套的15本,对地中海世界的山形地貌,风土人情,应该算了如指掌了。用流行的话说,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去欧洲旅游了。Ps:以前我只知道阿尔卑斯糖,完全不知道阿尔卑斯山在哪里。
3.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西元前3世纪,迦太基古帝国统治地中海,但后来被罗马打败。汉尼拔从小受父亲教导要复仇雪恨,重振迦太基声威。他以保护迦太基盟邦为由,攻击罗马盟邦,让罗马出兵声讨。
他却采取惊人之举,率领5万大军和30多头大象,越过阿尔卑斯山,直取意大利。他们途中遇到不怀好意的蛮族出卖,而且不断有人开溜。最后迦太基大军在汉尼拔的坚持下,冒著寒冬翻越阿尔卑斯山。由於缺乏准备,习惯温和气候的迦太基军队必须在没有食物,没有遮蔽,没有休息的状况下行军,最后只有一半出头的人走出山区。尽管人马困顿,但汉尼拔善於鼓舞士气,加上利用奇袭以寡击众,打败罗马军队。在意大利北部蛮族声援下,汉尼拔连战皆捷,推进到首都百哩外,罗马面临危急存亡之秋。
罗马一些贵族青年对形势感到悲观失望,企图逃离首都。汉尼拔未来的对手西庇阿作出惊人的举动:他召集支持者手持武器闯入这些青年的集会场所,胁迫他们发誓决不背叛罗马,并继续为罗马服役……
此处略去n字。
大象过阿尔卑斯山,我只能说汉尼拔城会玩。有没有想起《指环王:王者归来》中的大象军团。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16年后,他最终还是败在西庇阿手里。
原因:汉尼拔会死,罗马制度生生不息。具体不展开,相信小伙伴们看完,会有自己的感想。
4.什么人适合读?
如果你对历史有一定兴趣,又讨厌学术型的历史书籍,希望了解西方文化,特别是古代西方历史文化,那么出门左转,各大电商网站均有销售。
最后,建议先读了第一册《罗马的故事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改本讲述的是罗马从建国到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前的五百年间的历史,可以说是罗马这个美少年长成记。第一册同时也是半部古希腊史,读完后,相信你对古希腊也应该有个框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