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原文
快感包括智性上的、感性的或文化上的快感,如改革现状、知道别人、为社会除恶行善、知识的拓展、生理及经验上的满足,对于生命更深的理解以及足智多谋等等。
寻求快感,不断滋养、维系它,乃是生活的基本需求,缺少了它,生活就变得极其枯燥、愚蠢、孤独而且毫无意义。
认识快感,并不是要否定它。我们既不谴责它,也无意为它论断是非,不过为了如果要探索它,你必须认清以下的事实:“凡事不断追逐快感的心,无可避免终将面对它的阴影及痛苦”
快感是由四个阶段产生的,也就是知觉、感觉、接触以及欲望。
如果你能观赏它们,而不期望重复这个经验,那么痛苦以及恐惧便无从生起,而只剩下了无可言喻的喜乐。
你应该正式快感的整体意识及其价值,然后才能享有生活的喜悦。喜悦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当下直接的感受,你一去想它,它立刻转为快感。
概念重述
所谓快感,就是我们做事时满足需求时的愉悦感受。既包括身心的满足,也包括马斯洛需求每个层次上的满足。快感一方面推动着我们通过各种目标不断向前,但也不能一味的追逐快感,成为快感的奴隶,因为过度的快乐往往结局还是痛苦。所谓的变苦(变苦是指通常被我们理解为快乐的种种体验和现象,因其本质为苦而终将由快乐变成痛苦。——《次第花开》)。
为什么是变苦,因为一旦贪恋快乐的感受,就会想要在一次得到快乐,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如果不达意,就会变成痛苦。比如说,我们都喜欢吃美食,但是如果经常性的大鱼大肉,身体最终会负担不了,从而导致很多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等等。再比如,喜欢玩手游,每天晚上就是在玩游戏,结果引发颈椎疾病,肩周炎。过度的追求的结局就是物极必反。
所以享受当下的喜乐的正确方式,就是在当下这一刻感受、观赏、体验就好,而不要奢望持续重复下去,那么痛苦、恐惧、执念也就消失了。
个人体验
自己在每次假期出去玩的时候,心里会有种信念这段时间很珍贵、很难得,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这种想法下,我春节三亚旅行行程永远都是排的满满的,不是在景点上,就是在奔赴景点的路上,要不就是扑到各种购物、美食的逛吃逛吃中。
直到在三亚假期快结束的时候,我感冒了,烧的很厉害。发烧的时候,除了不断的喝水,终于可以躺在床上看看窗外的棕榈树叶,感受着海南2月份30度的室温,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东北人,之前从未有过的体验。所以这件事就是“行苦”,只图风光的感受,却忽略了照顾自己的身体,疲惫的病痛的旅行经历,反而失去了旅行的意义,因为假期还有另外一样很重要的需求就是休息。
行动建议
1、如果下次再旅行,我想不再盲目地总是拍照、录像,也像牛腩一样,体会当下的sunshine和海风的味道,躺在沙滩上,只看云朵变化的形状,感受阳光烤在皮肤上微微灼热的感觉,以及脚丫子埋在土里,湿热磨砂的感觉。只感受当下的喜悦就好,不要太贪心,不要总想要更多,也不要担心时光匆匆流逝。如果用心感受,其实我觉得这种感受会真的在心里铭记。因为当下,你真的有去看路上经过的植物与村落,海边的嬉闹声与海水的咸苦,马路边当地人口音与日常生活。
2、再遇见美食,品尝味道即可。再遇见朋友、同学相会,专注当下的交流即可。再遇见家人的相聚,用心与之陪伴即可。再遇见风景,感受当下即可。
3、不要想着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成果,持续当下的做下去,例如:阅读和写作。
书中金句
所谓“活在当下”,就是在刹那间领会其中的美及喜悦,而不眷恋它所带来的快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