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悦读越读
再读《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再读《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作者: 方海敏 | 来源:发表于2023-05-06 05:25 被阅读0次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释义: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感悟:
我们之所以认为社会上有美丑、善恶之分,那是因为有了正面和负面的对比。其实,很多时候,不要一味地在乎负面东西,就会发现正面的东西很多。

就如一个单位中,几十号人在一起工作,有人积极上进,有人甘于平庸;有人为人处世真诚大度,而有人总是计较小恩小惠;有人工作积极主动,而有人总是应付差事……这种现象很普遍。单看每一个人时,就觉得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长处,不论怎样的工作状态,似乎都没有阻碍单位整体的用作质量。所以说,为人处世本无好坏之分,但有了好的对比,坏的自然就有了;工作任务没有好坏,只要完成就好,但有了高水平优质的对
比后,低质和低水平自然就出现了……

又如我们教育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不足。对于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多一些正面引导和具体指向,这样孩子就知道自己的优点,对于不足也知道如何去做的更好。如果劈头盖脸地对孩子的不足数落一顿,孩子不知道错在哪,甚至逆反心理更强,向好的意愿就会很被动。

其实,世界上很多现象都是对立而生的。比如爱恨、贫富、难易、长短、高下、前后、有无、多少……面对这些我们想要的是爱、富、易、长、高、前、有、多,而不是相反。但老子告诉我们,它们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如果不能辩证的看待,生活就不可能过的舒心坦荡。有名利的衬托,才有淡泊的可贵,有不一地鸡毛的对比,才有幸福时光的可贵。

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想舒心快乐,就要保持良好心态,用积极的心态对待一切,包容一切。并且,看待事情多从正面着眼,少一些负面情绪和抱怨,多一些阳光向上。哪怕取得再好的成绩,也不要居功自傲。因为一切好的方面总有“坏”的存在,所以人生在世,世事难料,但只要遵循好“对立统一”的观点,一切事情都归于如愿和平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zq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