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目标前行
向目标前行:聚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备课设计
问题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是突出了学生。
困惑一: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当中,如何处理“从个位算起”?
只可意会 ,动态呈现
本节课,教师不必纠结,必须要纠结让儿童一定从个位出发,很显然,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身教的作用,因为,如果教师一旦过分让儿童机械记忆,那么儿童在后来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中,就不会有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的认知冲突。当然,如果现在搁置了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允许儿童从高从十位算起,可以从个位算起。等到了进位加法的时候,如果儿童经历从十位计算,儿童继续个位计算,那么儿童要经历“擦”的过程,也就是体会到了从个位加的便利。
提及这个问题,赵老师提到26÷2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让儿童经历为什么从高位算起的必要性?她给我们讲了百万富翁的故事。也就是让儿童从现实中理解平均分的过程,我们从高位分起来的必要性。赵老师继续讲到,乘法需要经历一个“聚少成多”的过程,加法也是相同的道理。
可是,现实是,儿童在口算加法的过程中,儿童一般都是先来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然后才来计算一位数加一位数。
当我们再次来读一读教材的处理过程,显然教材是动态呈现了书写竖式的过程。
很明显,教师用书这样写,教师可以提倡才能够个位加起,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只可学习,辩证思考
我于是带着问题,看到了台湾版教材一下的部分片段,我看到教材在处理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分别编排的,第一个是编排了关于计算的部分,可以看到口算的过程都是从个位算起。第二个部分介绍了竖式,而在台湾的教材里,不是称为竖式,而是称之为“直式”。那么,分别编排的好处自然是具有的。
很显然,台湾版教材是很注重从个位加的过程。
思辨一:分别编排和集中编排的思辨


分别编排:夯实学生对基本计算方法的扎实掌握;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整体呈现。呈现围绕的都是一个相同的情境。结合实物直观,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直式的编排是按照加减法的排版进行的。
整合编排:完整呈现儿童的思维过程。将儿童对计数器、小棒、口算、竖式建立联系。
我们需要思辨的是:哪一种编排更合理?需要我们借鉴的是什么?
需要提出的是,不管是整合编排还是分别编排,从知识的上面来看,台湾版教材还是北师大版都是鼓励从个位算起。
只可欣赏,动态回顾
我想,当我浏览了台湾版教材,给我最大的启发,教材在呈现内容的时候,将横式和直式规范的写出来。教材还规范的出现了“直式中的个位数要对齐,十位数要对齐。”这个当然也就是我们讲到的“相同数位对齐。”
我们就要问一问,到底如何沟通算理和算法?
更多精彩的故事......值得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