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看了几本有关视觉化思维的书,还翻了一下《巴菲特自传》和《回忆苏格拉底》,可惜不得要领,故无法成文。这两天又看了一本斯科特·扬的《如何高效学习》,总算是找着些可以内化为自己习惯的东西。
我之前在研读《穷查理宝典》的时候,非常仔细地分析了一下查理是如何学习的(文章可见http://www.jianshu.com/p/f2b8a8af2ad1)。查理的学习方法是一种“道”,他强调知识间的关联,但是并没有手把手教我们如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术”。斯科特·扬在“术”的层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参考,可以很容易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我们不止一次听说过要按照人脑的工作原理把知识关联起来,但是我们很少听说过具体该怎么做。斯科特·扬认为我们主动给知识做三维拓展。
深度拓展(知识的背景探究):知识从何而来(Where);知识是怎么得来的(How);谁提出来的(Who);知识为什么以那种形式存在(Why);
横向拓展:类似的知识有哪些异同?提出该知识的人是否还有其他的发现?围绕这一结论有哪些事实?
纵向拓展:知识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样的模式在其他知识中也会存在,举几个例子。(跨学科)
纠错:阅读那些观点相反的书籍(证伪)
要点就是以上这些,那么如何运用到生活之中呢?我打算设计一个模板,从形式上把它初步固定下来(以后有机会我会写一篇“我的模板化生活”)。这一个模板的全部内容都聚焦于“拓展知识”,每一个板块都迫使我们从知识本身伸出“触角”去联系其他的信息。当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知识,想要对它深挖的时候,我就可以把它填写入第一栏的“知识点阐述”,然后只要依次把表格填满,就可以该知识的前世今生和左邻右舍都挖出来。模板本身不包含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因为那两方面内容我可以在“黄金三分法”模板里面展开。而且也只有那些比较重要的知识才需要这样花大气力展开,毕竟精力有限,普通的简单知识我们可以用常规的方式去吸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