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和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一些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比如出生和成长的环境、运气,以及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等。不过还有一些是自身可控的因素,而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在可控的方面多下点功夫而已。而在后一种因素中,一个人的立意至关重要,目标设置错了,结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为了说明立意的重要性,作者讲了二个历史事例:商鞅游说秦孝公和拿破仑法典。
商鞅三次分别用了帝道、王道和霸道游说他。显然,秦孝公对它们的态度截然不同,最后采用了一种速效却危险的策略,最终让秦国走到了死胡同。今天有这样想法的人依然在社会上占大多数--追求速效的霸道,而不是长远的王道和帝道。
拿破仑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但是却精通法律,并亲自参与法典的制定。在参议院一共召开的 102 次宪法讨论会中,拿破仑亲自担任委员会主席并参加了其中的 97次会议,且逐条审议了法典。在讨论会议上他常常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让那些著名的法学家惊讶不已。法典最后经立法院通过,正式公布实施。
虽然拿破仑在军事上的胜利在1812年就终结了,但是整个19 世纪,欧洲依然是在拿破仑的影响下度过的。拿破仑总结自己一生的成就,最为自豪的却是这部法典。他在临终前,不无感慨地说道:“我一生 40 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就抹去了,但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拿破仑的成就在于,他在一开始追求的是帝道而不是霸道。
想用短期的方法达到长期的目标,这是不可能的。但在生活中,很多人有同样的想法,比如常去问学什么专业可以挣大钱、如何快速获得成功等,实际上,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给出太好的答案,因为能够比较长期稳定挣钱的行业,开始的投入都是比较大的,不存在一种不需要投入就能获得很高回报的行业,否则,这个行业一定太挤,以至一段时间后行业的回报肯定会急剧下降,回报就不那么高了。
一工作就收入比较高的是那些工科学院的毕业生,而像哈佛大学或者普林斯顿大学等顶级名校的毕业生在一开始工作的时候,收入相对要少很多。因为他们所接受的那些人文教育、博雅教育不是直接的工作技能。但是,如果再看一下 10年后大家的收入就会发现,名牌大学出来的,那些有着良好人文教育背景的人,后来者居上,而且社会地位提高更快,也就是说他们更容易突破天花板。
只盯着自己那点专业,即使做了1万小时的精进,这样会走得比较快,但是要想走得远,那就必须掌握一些专业之外的知识,宁产视野才更开阔,才能更好的和别人合作,才能调动更多的资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