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坏孩子安全感的深层原因及破解之法-上》这篇文章中,我们了解了可能会破坏孩子安全感的几个较为深层的原因,没有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查看。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一下,父母要怎么做,才能守护和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焦虑
面对焦虑的代际传递,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清楚,焦虑的本质是什么?焦虑其实就是想是对未来尚未发生的事情想的太多,但最终又想不明白,而导致的内心彷徨不定,所引起的一种身心不适的状态。
还拿孩子来说,大多数父母应该有过这样的逻辑:孩子要是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初中,如果上不了好初中,高中就会比较吃力,如果高中吃力考好大学就够呛,如果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没有好收入,那他以后的生活能幸福吗?
这一连串的问题,其实核心就在于一个点:怎么能让孩子现在好好学习?但这个点牵引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背后的担心和不安,足以让家长变得焦虑。正所谓焦虑的爸爸,和焦虑的妈妈,培养出一个焦虑的孩子,父母的焦虑情绪就是这样传递给孩子的。
焦虑之所以会代际传递,是因为焦虑本身是一种人体的应激反应。就是在我们这一代或者上几代,这样的焦虑情绪是可以对我们起到保护作用的。但是,由于时光和环境的变迁,这种代际传递的焦虑已经不再适用于我们的孩子,但是依然还在一代一代地传递。怎么才能终止这种焦虑的代际传递,让我们的孩子不焦虑呢?
首先,父母要活在当下,我们之所以停留在过去、担忧着未来,是我们的生命中有未竟事宜要完结。这个部分可以通过家庭系统排列技术呈现,然后运用专业心理辅导技术,比如一对一镜像归因疗法去做创伤处理完结,让家族情绪的代际传递,从自己的这一代终结。
其次,当想不明白的时候,不妨站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回看现在。我现在回过头来盘点我的孩子们,发现我作为母亲,对孩子除了不该做的事情比如陪伴少、打骂、控制等做了之外,其它该做的基本上一样没做。
我的儿子棒棒现在在美国读书,那边的疫情很严重。他租房子住,让我不免担忧,但是有一件让我特别欣慰的事,是从来都不进厨房不粘油烟酱醋的他,现在居然学会了做饭,自己从网上下单买菜,做饭给自己吃,这是我不曾想到的,也是让我放心的一点。而且前几天,刚好是他20周岁生日。我突然发现,一个能自己买菜、自己做饭的人,他的生存能力、独处能力、交往能力和调整自己情绪的能力,都会比不会做饭的人要强很多。
所以,父母要解决自己的焦虑,除了要通过学习终结情绪的代际传递,还要学习站在未来的回看现在的意识,想一想将来孩子不在我们身边,什么能力对孩子来说最重要?什么东西能让他的心灵丰盈富足?
分离
我们陪伴孩子的有效期是很短暂的,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说陪伴孩子太少了。可以想想,我们从几岁开始,就不再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了?另外,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心理需求是不一样的,这点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
3岁之前,是基础的安全感建立期,需要父母给他充分的安全感,充分满足,丰富刺激、肌肤接触、游戏和玩耍。
3到6岁,是特长爱好挖掘期,和孩子一起找到他在某一方面能有明显超过别人的觉察、领悟和学习的能力的爱好,然后全陪伴孩子身心地投入进去,这是自信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生活和学习规律的养成期。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站在孩子的位置,陪孩子一起对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挫折。另外,这个期间后半段的同学友谊对孩子来说会变得很重要,所以父母还要给孩子一点时间、空间和金钱,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支持系统,让他在这个期间有足够的安全感。
初中阶段,是社会关系的建立期。这个期间父母会感觉到来自于同学和网络的影响,要超过自己,家长要认可这是事实。我们要帮他建构他的社会支持系统,让孩子从中得到良好的滋养。
高中阶段,亲密关系敏感期。情窦初开,和异性同学的亲密关系变得很重要,所以到这个年龄段出现这样的情绪是很正常的,做父母的即使帮不上什么忙,也要充分接纳,如果这是利用父母权威打或者站在道德制高点说教,孩子一定会紧锁心门,和父母呈敌对状态。这样情况下在他们看来,爸爸妈妈已经不是援助者,而是他们的残害者,真遇到点什么问题,他向谁求助?他又怎么会有安全感?
所以,我们要解决分离焦虑给孩子造成安全感缺失的问题,根本在于是否能在不同的阶段,给予孩子不同的、高质量的陪伴和需求满足。
操控
制片人黄澜曾经在一期节目中说:“很多父母对孩子有一种深深的担忧,认为孩子在做选择的时候千万不能犯错,也不能接受孩子出现错误。但是,太强势的控制,反而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权利,而走向反面。”
孩子终究会长大,会和我们父母渐行渐远,我们要做的是精心呵护,静待花开。尤其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往前进一步,我们就要往后退一步,有的时候明明看着他不对,我们父母也要忍住。只要保证孩子是安全的,可以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孩子尝试去冒险,让孩子在错误当中学习什么是成长,只要这个风险他自己可以承受。就像放风筝,线太紧,反而容易断,失去了扶摇直上的驱动力,养育孩子亦是如此。
《无条件养育》中有段话:“孩子的喜好不一定总是得到满足,但TA们应该永远被考虑,而不是被随意忽略。至关重要的是,将孩子看成是拥有独特观点、拥有真实恐惧感、拥有感兴趣的事(通常与我们的不同)、拥有与众不同推理方式的人。”
控制型父母喜欢使用“不对”、“不许”、“不能”、“必须”这样负面思维很强的词汇,导致孩子将来看待事物也常常是负面的、不积极的,建议父母多用开放式、探索式和建议式沟通,不要直接否定和制止孩子,而是像教练一样,给孩子以适当的支持,帮助孩子成长和进步。
无论孩子做某件事背后的动机是什么,请静下心来去听、去理解、去接纳,而不是活在自己的观点里,并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你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式沟通,“我理解这是你(孩子)的观点,我(爸爸/妈妈)的观点是这样的”。
比如孩子不想去兴趣班了,与其喋喋不休地批评孩子,用大人的权威强迫他去,不如和他好好谈一谈,看看孩子在哪方面遇到问题了,需要什么帮助。过度的批评和控制会扼杀孩子反省的习惯,封闭孩子探索和改进的空间。
这样用欣赏的方式单纯地指出我们看到的,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往往打着爱的名义去享受控制的感觉。殊不知,这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如果父母突破自己的习惯成为不一样的父母,孩子的未来可能有完全不一样的精彩。
父母要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你的私人物品,也有自己的空间和隐私。如同《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那些鸟儿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主自由的光芒。”
指责
很多家长总是害怕孩子犯错,一旦发现孩子犯错,或者有违背于自己意愿的事情,总是急着插手去指责孩子,这样做反而错过了让孩子自我认知和探索的最佳时机,也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
要知道孩子犯错的时候,内心是多么彷徨,有多么迫切地希望爸爸妈妈能站出来,给他力量和支持,而不是跳出来站在他的对立面,不分青红皂白对他横加指责,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不要急着去批评指责孩子,不妨按以下步骤和指令与孩子沟通,听听他们的心声,也许当了解孩子的心理后,父母就不会再指责孩子了。
“能和爸爸/妈妈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让孩子说出事情的经过,就有机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让他甘心认错并且改正。
“哦,是!这件事你一定很委屈,那这个结果你满意吗?”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深陷情中的时候,任何意见都听不进去。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建议,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安抚他的情绪。
待孩子犯错的情绪平稳后,“那你觉得怎么样做才好?”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要放下自己的父母权威,延迟评判。让孩子自己检视他提出的方法的后果。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要避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孩子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通过这件事,你的决定是什么?”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我们父母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就算他的决定是错误的,如果这个错误可能导致的风险是孩子可以承受的,他也能从这个错误中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孩子有了决定以后,“爸爸/妈妈支持你的决定,还需要我帮你做些什么吗?”。
最后,接着问“如果下次再有类似的事情,你该怎么做?”让他有机会复检自己的选择。
情绪
父母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意义重大,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发育。孩子读不懂成人的情绪,容易将所有发生的问题都归咎在自己身上,然后表现的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让父母大发雷霆。那么父母应该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呢?
1、内化
家长们应该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和孩子发泄情绪后,都会陷入深深的内疚和自责中,后悔不应该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家长在自责后,要以“学到经验”的心态要求自己,能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把教训内化成自己情绪的的控制能力。
2、反思
每次情绪失控过后,都要反思是什么原因让自己对孩子发泄情绪?是自己缺乏耐心?还是因为自己本来就有情绪,只不过是借题发挥迁怒于孩子?想清楚后,再去想办法与孩子和解,并且向孩子认错,承诺以后永不再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值得信赖的,是能给他提供安全的人。
3、觉察
如果你已经觉察到是什么情形让你容易冲孩子发泄情绪,那么就该思索自己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父母两个人可以一起交流、分析,帮助自己就是在爱护孩子和家庭。例如:每次看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你就容易情绪失控,那就要思索是因为孩子讲话的态度令你不舒服?还是自己不容许孩子有其它想法?
孩子很容易因为父母的情绪而倍感受伤,当你能觉察到自己情绪容易失控的原因,并且对同类事件的处理充分做好预案后,就能有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好父母的角色,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一起面对出现的问题,和孩子保持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这是孩子安全感的底色。
李军 | 心灵的世界是相通的,就像照镜子,根本改变了,镜像也会随着发生改变
李军 | 我种了一个小宝贝,却收获了一枚炸弹--致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