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老师们喜欢把教学方法拆开成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我觉得教学是统一的,是有机的整体,把它拆开来理解很容易导致误解或偏颇。谁敢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一定是只有教师在教学生,学生仅仅一味的在学习呢?其实,从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很多时候是教师与学生一同在学习,只不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先学了一步而已,而不是教师们面对他所教授的知识他都搞得明白弄得清楚,甚至有时候是学生在教老师。古代韩愈在《师说》中就阐述“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在谁哪儿,谁就是老师,无须分什么师生、长幼、高低,也没有贵贱之别。还有《礼记·学记》中也阐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中学,学中教而已。
但是由于长期对师道尊严的误解而形成了教师高高在学生之上的感觉已经深入到了我们教师的骨髓里,外化于教师面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我是老师,你是学生,你就得听我的”、甚至还流行这样一套荒诞、自以为是的说辞:“嘿,我吃的盐都比你吃的饭还多”。这仅仅只能证明盐在你体内代谢了很多,并不当然的就证明这些你吃下去的盐就转化为你的智慧,其愚蠢、其迂腐、其傲慢已跃然纸上了。
因此,这样的老师只关心我怎么教,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也就谈不上研究学习方法,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了。殊不知教与学就像两个恋人之间你情我愿一样,怎么可能由一方理所当然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当然,有了教法、学法,也是仅仅不够的,就像练就绝世武功也要讲究心法一样,如果整天都在一招一式上重复的练习,顶到天也就是熟练、快而已,但如何面对对手的招数来见招拆招,摸清对手套路的基础上进行有力的准确的一击就得靠心法了。同样,老师也要练就心法。
那么,教师的心法是什么?如何来练就教师的心法呢?昨天晚上听了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潘月俊老师关于“不吼不叫正面管教”的分享以后,我觉得教师要具有的一个最重要的心法就是自己内心的平和和对孩子的和善。你会发现,每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在面对人和事的时候,无论是从语气上还是行动上都能让你感受到他内心的淡定与平和。只有掌握了这一心法,你才能在专业成长和教师职业生涯中找到幸福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5846617/19925b8b388a9fa9.png)
既然是心法,要做到自己内心的平和和对孩子的和善谈何容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很多时候,人是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更何况整天面对的是一群还在成长中没有完全成熟的孩子们。那么,修炼这种心法自然就少不了时间和岁月的磨练与沉淀,但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有时候时间和岁月并不一定就能历练出来,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有正确的儿童观。具体地说就是你有没有把儿童看成是一个鲜活的人,而不是你放的“羊”,你有没有从心里把儿童看得和你在同一个位置和坐标中去和他们平等的对话、友好的相处。只有儿童观正了,心才可能正;心正了,教学观才可能正。
因此,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是改变目前只有机械的教法,毫无心思研究学法,更谈不上有最高境界的心法的捷径;是教师练就“内心的平和、对孩子和善”心法的必由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