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孙子兵法】形篇3:真正地善战者,不会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流传

【孙子兵法】形篇3:真正地善战者,不会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流传

作者: 东风阁主 | 来源:发表于2023-04-30 21:19 被阅读0次

原文: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这里面,《孙子兵法》讲了真正的“善战者”和“名将”的区别。

名将是什么?就是大家都在传他的英雄事迹,比如他用一万的兵力打败了人家的百万大军,没人打的赢的仗,他打赢了,那就是名将。

但是,这在孙子眼里,并不是善战者,为什么?名将的故事容易流传,比如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家乐于传播,因为具有冲击力、故事的冲突性,文学家、剧作家也特别喜欢去演绎,于是名将的故事就流传下来了。

但是,真正打起仗来,你真的祈求以少胜多?那就是找死,因为这是小概率事件,不得已、没办法的情况才往前冲,你不上是死,上了也许还有一线生机,那才往前冲的。

不过从孙子兵法的角度,如果一个大将老是将自己陷于这样子的境地,说明他本身就有问题,说明他是想做救火队长,获得名声,这不是好事,因为以少胜多,打硬仗是要付出巨大成本的。

这很像我们古代医学的一种理念,叫做“治未病”,就是真正的大病还没有发出来的时候,我就用一些方法给他治好了,这是最高超的医术。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扁鹊,他自己也说了,自己家大哥、二哥和他自己,他自己的医术最差。为什么呢——大哥可以在别人完全看不出症状的时候,就知道他有什么病,并且可以把他给治好,那个大病就不会发出来;二哥呢,在有一点点小症状的时候,就知道是什么病,也阻止了大病发出来;而扁鹊自己呢,只有等到已经非常严重了,才知道,然后用各种方法把病给治好了。

毫无疑问,在内行人眼里,扁鹊三兄弟,谁的医术最高?当然是大哥,因为他能在别人都看不出病症的时候,就能知道你哪里有问题,并且可以对症下药把你给治好。

但是,谁的名声最好呢?当然是扁鹊,为什么?

因为“治未病”,人家会觉得你根本没治疗什么,谁知道这病有还是没有,只有内行人才晓得,外人不知道,还以为你啥都没做,这就是扁鹊大哥的境遇;而他二哥稍微好一点,人家会觉得你好歹能治一点小病;扁鹊被奉为神医,原因在于,当你病的很严重,而扁鹊把你给治好了——从病恹恹变得神采奕奕,你自然立马竖起拇指——说“神医”,然后一传十十传百。

所以,孙子说“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真正善战的人,不会有人传颂他聪明绝顶、勇敢无惧。为什么?

因为他都考虑周全了,安排妥当了,瞅准时机了才去打,要保证自己不败,保证把对方打趴下,所以都是“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瞅准时机,对方出现兵败迹象,我有必胜把握,我才去打,一举拿下。

所以,我们发现《孙子兵法》流传了几千年,甚至还流传到了国外,而且非常有名,大家都在看,但是,孙子他自己好像没有什么神乎其神的仗流传下来,只知道他做出了很多贡献——

因为他只打必胜的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后,等敌人露出破绽,或谋划或诱惑让敌人出错,然后再出战,它是坚持“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他绝不是那种先出战然后再去灵活应变的,所以不会去打那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仗——那简直是拿国家安危当儿戏。

他不止一次说了“先胜后战”,不去博那种小概率发生的事情,也坚决杜绝人性中的好大喜功,也不去追求什么面子、名声,你要想,比如你用一万兵力打败了人家十万,是不是很有面子,如果你在追求这个,就是有了私心,绝不是什么好事。

我们在生活中,企业中也一样,一个员工如果举足轻重,他永远在救火,所有人都要在找他,那么我们会觉得,他事实上没有把事情做好,没有“治未病”,所以天天出问题,还不得不找他,显得他很重要,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祸患。

真正需要重用的员工,就是他做的事情,有成效,没有任何后患,大家也都不找他,好像这样的人没多少存在感,但是内行的人一看就知道了他的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形篇3:真正地善战者,不会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流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gn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