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全面发展,也关系着民族素质的养成和提升。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根据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充分合理地安排营养用餐,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推广中小学学生营养餐、着力改善提高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是平衡膳食、解决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
中小学学生餐营养指南出台 近日,市教委和市卫计委联合印发《天津市中小学学生餐营养指南(2018年版)》,邀请了多名营养专家,针对6至17岁中小学生生长发育需求,结合课余活动和运动量,科学制定营养指南。具体内容如下:一、学生餐配餐的基本原则
各学校食堂及供餐单位应遵循“科学营养、安全卫生、质量兼顾”的原则,做到每周在校用餐膳食中各类食物合理搭配,满足各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需要。
1.科学营养原则。合理食物搭配,均衡营养摄入;保证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制定食谱时应考虑学生年龄及性别等因素,要满足人体能量与营养素的需求,应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和《学生餐营养指南》(WS/T 554—2017)标准。
2.安全卫生原则。学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把好食品安全关,确保学生餐的安全卫生,守住底线。
3.质量兼顾原则。每餐的合理搭配是确定学生餐质和量的重要因素。
质的方面,学生餐的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和菜品风味决定了质的水准。以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为例,蛋白质每日应达到60g~75g,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40%~50%,故膳食中应有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物;维生素A、D、C、B族及钙、磷、锌、铁等矿物质对青少年的脑体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应充分供足。学习紧张期间,如考试时应考虑到蛋白质、维生素A、C和B族维生素的消耗会增加,配餐时可适当增加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食物。
中小学学生餐营养指南出台 (二)合理烹调1.蔬菜应先洗后切。烹调以蒸、炖、烩、炒为主;为了利于控制油脂的摄入量,尽量减少煎、炸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烹调方式;烹调好的食品不应存放过久。
2.不制售冷荤凉菜。
3.应针对性增加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族、铁、钙的食物供应。学生餐组织管理
(一)平衡膳食
1.目前,针对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应在保证营养充足的基础上,调整学生进食量和活动量,加强校内外运动,做到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各区教育部门要会同卫生计生部门组织专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和特点,针对其身体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充分挖掘本地饮食资源,开发一批品种多样、数量充足、成本合理、结构科学、营养均衡的每周带量食谱并公布,指导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科学营养供餐,不断提高伙食质量和服务水平。学校应将营养与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 利用主题日宣传、手抄报、校园广播、橱窗宣传等形式,开展“少吃盐,身体健”、“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聪明识别添加糖”等活动。同时应通过多种途径对家长进行宣教,保证每天给孩子提供一袋牛奶和足量水果,为孩子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督促孩子保证课外运动。
2.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专(兼)职营养师,其中学校应配备专(兼)职校园营养师,供餐单位应配备专职营养师。积极参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食堂和健康单位创建工作,加强对从业人员营养学、烹饪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营养知识水平及健康素养,提高烹饪制作水平,为学生提供营养、可口的饭菜。
3.区教育局应会同卫生计生部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各年龄阶段与季节变化等特点认真编制食谱,编制食谱时还应参照《学生餐禁用、慎用食品目录》以及《各年龄段学生带量食谱举例》。4.学校应及时将供餐食谱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公示。一方面搭建沟通平台,便于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就餐情况;另一方面有利于家长根据在校就餐的营养特点,对家庭膳食进行合理调整,适当弥补学校膳食供给的局限。
(二)食品安全
学校对校园食品安全负主体责任,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学校应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针对食堂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实行校外配餐的学校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行管理,应从公开招标的中标企业中择优选择配餐企业。应成立由学校、家长委员会、学生代表组成的工作小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主副食餐量和收费标准,接受家长及社会各界监督,不断提高供餐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