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很可惜是个文盲。这样来称呼自己的妈妈不免有比较评判的味道,但是因为所处年代和老一辈观念与我们现在确有大不同之处,我们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程度也实在有许多不相同的地方。
当初决定下嫁给我爸时,我妈自己也没有主意,就是外公外婆同意了爷爷家的提亲。听说那时候我爸去外公家,表现得很好,挑水、扫地、洗碗样样争着干。

小伙子长得不错,人也勤快肯干,也是同村知根知底的,加上当时爷爷和外公关系处得比较到位,于是外公一拍板决定,同意这门婚事。于是在妈妈二十一岁那一年,就匆匆结婚了。
妈妈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者,她可能算得上还是传统女性的一个例子,但她极不愿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 和内心的坚强与自主。
所以在结婚后,家里的大大小小事情,她都能抗得下。听说他们结婚后,我爸被我外公说了几次,就是因为我外公早上下我家那边的土里割草,发现我爸还没起床,直呼太懒了,担心维持不起这个家。所以有几次我妈回娘家,外公问起来,关于我爸的不好处,我妈都没说,帮我爸躲过了骂。

妈妈结婚后便成了家庭主妇,其实那个时候,农村没有家庭主妇这个概念,女人结婚后,农活也好,家务活也好,一样不落。
闲话不说,做农村家庭主妇,第一便是下厨房。妈妈一向对做家务十分拿手,包括对煮菜也是十分有研究。

那时候条件还比较困难,没有大鱼大肉,也没有米饭,但即使就是苞谷饭、老酸汤、几个土豆,几根辣椒,一炒变出一个菜来,平淡生活总会变得有滋有味,妈妈很欣赏这种生活的艺术。
做农村家庭主妇,第二便是干活。在这方面,妈妈一向是经验丰富。

妈妈未出嫁前,知道父母抚养一大家子兄弟姐妹不容易,十二分的懂事体贴,农忙时节,每一道农活都没有落下,从小到大的积累,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对于各种活路已经驾轻就熟。
婚后不久,爷爷奶奶决定把妈妈跟爸爸分出去,从此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小家庭,这在农村,这叫分家,一般有几个儿子的家庭,迟早是要分家的。
听说爷爷奶奶要把他们分出去,爸爸十二分的心痛,睡着哭了几天几夜,他担心分了家,这个新家撑不起来,怎么说也不愿意。
我妈妈倒是很潇洒,一点也不担心,还笑话了一下我爸:“就这么点出息?没了老人就活不了了?”不在妈妈说,她倒是把这个小家经营得有模有样的。
那是自然,妈妈什么都不在怕的。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