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心到初心

作者: 花间筱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3-22 21:35 被阅读0次

    今日晴朗,去了一趟华茂美术馆。

    我一直认为,美是相通的,或化诸线条,或形诸文字,或诉诸音韵,以及其它。本质上,美的这些呈现最终指向的是人的心灵和情感。

    所以,即便如我这样对艺术大家和艺术作品知之甚少的人,因为品过文字的美、音韵的美,站在华茂美术馆的门口,也油然而生了一份敬畏之心。

    01

    依水而建,枕水而居,灰墙青瓦的藏馆蕴含着四水归堂的中式情怀。我来的这个午后,正是阳光明媚,拾阶而上,从那些不规则花格窗里投射下来的阳光,竟然也成就了一道光影的风景。

    在国画厅,或恣意、或娟秀的国画作品,仿若一朵朵兀自盛开的花朵。

    我不禁想起了王阳明先生的那句“汝未来看此花时,汝花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有灵魂的作品一旦与被吸引的灵魂相逢,就变得愈加熠熠生辉。

    在张光的《红蓼翠鸟图》前,我停留了许久,无法用诸如笔致、设色等专业描述来品鉴它,但我可以感觉,那是一种清雅、秀丽和端庄,是带给你心灵平静的一种愉悦之感。后来我特意去找了这位大师的背景资料,原来她是一位女画家,12岁就以诗画才情名闻乡里,擅长花卉、翎毛,在她的作品里,透着女性独有的清雅。

    这就是不用开口便能让人感受美的一门艺术,静静地等在那儿,等待被它观照的人来到。

    02

    如果说国画作品带给我的是内心情感的缓缓流淌,在油画厅,我更多的感受是宏大与微小的心灵震动。

    一幅作品,在灯光下,走近、走远、侧左、侧右地观赏,宏大的是场面的把控,尤其是群像和宽幅风景;微小的是细到一个手指尖、一个小山丘的形状、色彩,以及它们的明暗、虚实对比。这里特别安静,静得走在木地板上的声响,都回荡出了一种历史感和庄严感。克拉夫采夫的《追忆》和《悼念》让我感受到了万物有灵。静默的哀伤,像水一样,缓缓覆盖。我不敢妄谈我读懂了作品,但我走进了它的画面,它走进了我的内心。

    一个已经被斑斓世界浸泡得透透儿的成年人,尚能在这短暂的几个小时内感受到了美,更何况是那些内心清澈的孩子呢?这就是美育的意义。

    03

    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我深以为然。

    爱人,爱物,爱生活。世间的各种情感,都需要我们去感知、去表现。美育培养的正是一个人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看见一件漂亮的衣裳,我们会说,好美;看见一串对称的数字,我们会说,好美;看见一朵流云的倒影,我们会说,好美。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继而创造美,我认为这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非凡的意义。

    04

    我的爷爷、奶奶都曾是老师。从小受他们的影响,我们这一辈好几个姐妹都选择了师范学院,并都曾从事过教师的职业。因而,我能够理解教育的意义,也更能理解教育的不易。小的时候,我放学会经过一条长长的沿河堤岸,春柳夏荫,秋霜冬雪,四季景色迭代,每次爷爷接我放学,都会一边牵着我的手,一边教我背诵着应景的诗词。小小年纪的我,尚不懂诗词的涵义,但那意境与韵味,却是美的感知与传递。所以长大了的我,依旧喜爱体察那些微小的事物之美。这是爷爷给我的美育。

    所以我特别理解,一番教育初心坚持四十多年的意义。坐落在华茂外国语学校里的华茂美术馆,一切为了教育。光是这一座美术馆,短短的八九年,三十五万人次的参观,能够被这些大家名作所触动美感的人,得有多少呵!而随着其国际教育论坛的逐步落成,美术、雕塑、音乐、手工,载体越来越丰富,传播的美育种子也将如纷飞的蒲公英,飘向更广阔的天地。

    “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培养一代懂得感受自然、生活、精神之美的新国民,中国的未来才可能健康而美好、强大而温润。

    从初心到初心。我喜欢这样的初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初心到初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pz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