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份工作都像一份套餐,有我们喜欢的部分,也有不喜欢的部分。
如果抱怨太多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自己不能放手或者放下的原因是什么?因为痛苦必然是有价值的。大多数人虽然抱怨很多,却绝少会想到辞职。因为肩负房贷、养娃的重担,一下子裸辞之后,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确定是否还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也就停留在吐吐槽,却没有任何实质举动的阶段。这也是为什么,在职场千万不要沉溺于抱怨的原因。因为抱怨解决不了问题,一不小心,还会成为别人攻击你、甚至落井下石的工具。

有些厉害的人,他们要的套餐绝对是定制的。哪怕遇上了不喜欢的部分,有底气的他会选择甩手再见,因为自身技能有市场。即使暂时没能获得甩手的资格,那也都是憋着一口气给自己充电,等到哪一天副业带来的收入超过本职工作了,或者通过理财能基础保障开支了,又或者练就了核心技能,找到另外的高枝站立。
另外一种状况是,虽然薪酬不如自己的预期,工作强度也大,但再苦再累,因为那份热爱和在意的部分大于不如意的部分,所以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有什么办法能既确保目前经济有保障,又能为未来的愿景做准备?
有?那就是提升自己的效能,让自己用60%的投入做出100%的工作交付。再把节余下来的时间做自我充电和提升技能。如果这项技能同时也能应用到当下的工作中,那就放手大胆地多多运用练习就好了。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其实,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最佳的投资和准备。
昨天和小伙伴沟通工作上的事情,她在我心中一直都是妥妥的学霸。
现在在职场上也是表现出众,目前担任中层的团队负责人。但同时,因为线上和线下的一些活动,她对未来有了一些勾勒,发现全身心的投入到当下的工作中无法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她的内心里希望能在当下就开启相应的准备,准备投入60%的精力到本职工作中,但在内心里有觉得有点受职业道德的谴责,觉得这样对不起本职工作。深挖纠结的背后,却发现自己只是习惯了讨好别人,却在内心委屈了自己。
内心的纠结,其实是最大的伤害。
沟通了半小时,伙伴意识到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是非选择中,纠结要不要采取行动上,却忽视了开启真正喜欢做的事情上。
这样长期下来,不但无法开启未来职业的准备,也无法安心投入到当下的生活。咨询的末尾,我们的共识就是:构想出了理想的生活,其实就是最难的一部分,其他的都会有办法。
遇上不喜欢的事情,外部再怎么激励,都显得勉强。可一旦确定那是自己想要的,是自己热爱的,那绝对不需要别人允许才能做,破除魔咒大胆尝试更重要!明白了自己能用60分的精力换取100%的交付,伙伴对于自己想要的未来更加坚定,也不在纠结于对待当下工作的态度了。
做了咨询后,才了解到,力量不能浪费在自我纠结上。一旦自己追求值得活的状态之后,便也会克服人性上要的短期回报。
看到那个更宏大的蓝图,也就是自己想要的人生版本,眼前的这些困难和阻碍都不再是问题。对于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不再觉得心疼了。
对于未来尚未明晰的情况下,能找出当下工作的价值点,从而让自己感知到工作本身的意义和使命,那也是享受这份工作套餐的好办法。
你对自己手里的套餐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互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