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盂之反不伐。奔而殿,将人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孔子说:“孟之反不自夸。兵败逃跑时他殿后,快入城门时,故意鞭打着他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而是我的马跑不快呀!’”
据《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鲁国与齐国作战,鲁军大败,作为统帅之一的孟之反留在后面掩护大军撤退。当大家都安全撤回而迎接他最后到达时,他却故意鞭打着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 而是我的马跑不快呀!”孔子因而赞扬他不自夸的谦逊精神。
“不伐”,即不夸耀自己。“伐”有夸耀的意思。“伐”是“人”、“戈”的会意字,张牙舞爪,动作很大,都是向外扩张侵略性的。不管是在事业上或是在行善布施上,做了之后,唯恐人家不知道,拼命地显摆,这个情形就叫“伐”。有些人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好,喜欢显示自己,这样的人容易惹人讨厌。孟之反就能做到不标榜自己的好,孔子在后面还特意举了一个例子说明。
“孟之反不伐”这句话描述的虽然是很小的一个细节,但是越是细微处,越是一个人性情的自然流露,从小处看人往往更真切。在冠冕堂皇的场合,人可能会作伪,呈现出来的不是真貌,也不是真性情。随时随地考察人自然而然的表现,反而能见微知著。做事情也是一样,既要抓大方向,也不要放过小细节,很多时候细微处可能就是导致大坝决堤的小洞。魔鬼一般都藏在细节里,要有门槛将它拦住。我们也要学会从小地方看人,前面的微生高就是在小节上露了馅,孟之反谦和的本性也从小处反映出来,被孔子观察到了。
“奔而殿”,“奔”就是被打败了,“殿”就是殿后。“奔”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孟之反没有拼命往回跑,而是殿后,就是掩护部队撤退。为了保证大家都能够逃得掉,所以他来断后。如果孟之反自己带头逃亡,就属于没责任感。军中有些将领常常是邀功抢第一,逃亡也抢第一,但是孟之反不是。
“将入门,策其马”,将进城门时,鞭打自己胯下的马。如果换作别人,即使有勇气殿后,可能也要自吹自擂一番,说不定还会讥笑那些带头逃跑的人。但孟之反却说自己“非敢后也,马不进也”,意思是我不是勇敢到选择断后,实在是这匹马不肯快进啊。可见,孟之反不愿意把光环都弄到自己身上,凸显自己的了不起,而是不让那些跑在前面的人感到惭愧。孟之反替别人设想得真周到。
当然,可以说孟之反是不夸耀,不过仔细分析,也不见得多高明,因为明显有点不伐之伐、不争之争的味道。最后的结果是既赚里子又赚面子,得了便宜再卖一个乖,什么都不输。但是至少他比那些一天到晚炫耀自己有功劳的人要好得多,况且他还真的做到了撤退时留在最后头。所以人性很有意思,总之孟之反没有那么“直”,真“直”的话就不需要这样了。
孔子这里对孟之反的称赞,实则是对谦虚的肯定。在《易经·系辞传》中,孔子谈到谦卦时也说:“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其实,孟之反不自夸,谦逊只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还在于他不愿居功,以免引起其他将领和同僚的妒忌。
谦逊也好,不居功以免妒忌也好,都是立身处世的艺术。尤其是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下,不锋芒毕露,不居功自傲的确是非常高深的修养。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够做到不争功就不错了,哪里还能把自己本来就有的功劳推到一边去呢?正因为孟之反将军有这样高深的修养,所以就连圣人也对他大加赞赏。
今天学习了不自夸,不居功。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