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意:
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战败时,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撤退。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我的马跑不快。’”
《左传》中记载孟之反,春秋时鲁国人,名侧。哀公十一年与齐战,右师败而奔。之反殿,以全其师。归云:“非敢后,马不进也。”不伐其功,孔子称之。
公元前484年,鲁齐两国打仗,鲁国右师败退时,孟之反在队伍后面掩护败退的鲁军。这几句话很有画面感,也颇具喜感。孟之反不居功不自夸,而且为了使败退的官兵没有压力与负担,他不惜拿自己的马做借口。
孔子对孟之反在这场战役中的反应是极为赞许的。张居正评注,盖归罪于马,正所以自掩其功,非有功而不伐者乎!此可以为贤大夫矣。大抵不伐二字最为美德,盖谦虚乃能受益,盈满必然招损。颜渊无伐善,无施劳,故孔子许之。大禹不矜不伐,故帝舜称之。读者所宜深玩也。
也正是这“自掩其功,自掩其才,自掩其名”让世人看到了他的不邀功与不自夸的美德,看到了他的个人修养与低调的做事风格。从行动上展示了颜回所说的“不伐善,不施劳”,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要表白自己的功劳,心境平和自己更能得到快乐,也不会引来无故的灾祸。老子说道,“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正因为不居功,不触犯别人的利益与权威,故而能保自己长久的平安。
少而弥贵,现实中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倒是争功诿过的不少。为了争抢功劳闹得不可开交的大有人在,使的所处环境人际关系紧张,相互之间怀着嫉妒与猜忌。做了一点小成绩,就一个劲地夸大自己的丰功伟绩,生怕别人没有注意到,恨不得敲锣打鼓地宣扬一番才肯罢休。而有了一丁点错误,则是相互推诿,为自己找各种借口与托辞。
对这场失败的战争,孔子没有针对胜负发表意见,而是以纷乱战况中所见的道德来评判人心。而且这人不只是在败军之际顾全大局,不顾已身安危负责殿后,更是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用着调侃的语气安抚众人。武将的仁心与细微之处的用意,让这些处于战败溃散的人心安定,放到现在也是妥妥的善于揣摩人心理的高手了。张居正评论时就把这一事件与帝舜称颂的大禹并列,可见对其行为也是非常赞许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