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爷23】玄武门之变
秦二爷肝肠寸断。
想起了自己落难在天堂县,卖马认识的单雄信、当锏认识的王伯当谢映登,想起了回程时兄弟们依依惜别,还给黄骠马准备了金鞍玉辔,想起了在皂角林误伤人命兄弟们多方周旋,想起了发配北平府单雄信安排金甲童环一路关照,想起了千里访友兄弟重开心扉,想起了贾柳楼弟兄结拜,想起了瓦岗山......唐营中能征惯战的大多是瓦岗弟兄,难倒还有人忍心擒拿单五爷?
哦,原来是尉迟恭敬德单鞭夺槊擒了单五爷。这就难怪了。
图:尉迟恭如果您还有印象的话,在前面【秦二爷10】“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一篇里,我配了几张图儿,看那几张图就能明白故事梗概,京剧叫“白良关”。讲的是尉迟恭参军前妻子梅秀英已经身怀有孕,敬德留下一把钢鞭,若生个男孩儿就叫尉迟宝林,若父子有缘相见,凭钢鞭认祖归宗,后来随元帅秦琼出征白良关,父子在柳林相认的故事。柳林认子是后来的事儿,擒单雄信的时候手里还只有单鞭。
尉迟恭是员虎将,原来扶保鸡冠子刘武周,曾经日抢三关夜夺八寨,有万夫不当之勇,在隋唐演义民间文学中跟秦二爷并列为隋唐十三杰的第十三杰。两个人虽然并列,但要论起来,秦二爷可能略胜一筹,见诸历史记载的,能战胜尉迟恭的只有秦琼;演义故事中两人阵前较量,曾经三鞭换两锏,二爷接了尉迟恭三鞭,二爷手下留情,第三锏没打。
尉迟敬德应该不是汉族人,我家李卓吾点评的《西游记》版本中就叫“胡敬德”,民间也有叫“胡敬德”的,可能因为他是“胡人”吧?我自己想着,也正因为是“胡人”,才在后来的“玄武门政变”中完全没有心理障碍,杀死齐王李元吉,带剑进宫逼迫高祖李渊让位......
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中光芒万丈,其他所有人全部统统都加起来也没有他自己的功劳大,不但有从龙之功,还有救驾之功---要不是他及时赶到杀死李元吉,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唐太宗了。
所以尉迟恭在凌烟阁中排名第七,武将中排第一名,而我们的秦二爷,是最后一名。
二爷排在最后,好像感情上不太好接受,不过咱们会感情用事,一代明主李世民当然不会,把二爷排在那个位置,肯定是有充分的理由的。咱们讲二爷的故事马上就结束了,李世民的雄才大略才刚刚开始,就像魏征说的“始以武功一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千古帝王楷模的一代雄主,后面的文治武功更精彩,文臣武将也都是有汗马功劳,设凌烟阁功臣像的时候秦二爷已经去世多年了。
图:凌烟阁能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还能想起来一个去世多年的老将,可见李世民对秦二爷的高度认可。况且,秦二爷在去世以前已经多年不能征战了,原因是“疾病缠身”,曾经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二爷晚年身体是不是真的不好,可能吧。
不过玄武门之变不知道对二爷的触动大不大?如果你还记得【秦二爷3】“一不小心立下救驾之功”,就知道二爷跟高祖的渊源,后来二爷东挡西杀屡立战功,包括“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居功最多”,李渊曾经说过,“要是我的肉好吃,我一定割下一块儿来给秦琼尝尝”,足见恩宠。
图:凌烟阁功臣图不知道二爷会不会忍心参与这父子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旧唐书》上记载他参加了,欧阳修的《新唐书》在写到这里的时候把秦二爷的名字撤下来了......至于史实如何,随着出土资料的丰富,也许我们有一天会知道,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我从感情上愿意相信二爷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
不过对于二爷晚年的“病”,我不知道该愿意相信哪一个:
他是伤了身呢,还是伤了心呢?
轻而扬是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