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婚姻育儿亲子教育
男孩被妈妈殴打长达2分钟:原生家庭的影响到底有多可怕

男孩被妈妈殴打长达2分钟:原生家庭的影响到底有多可怕

作者: 月色沉思 | 来源:发表于2018-05-30 09:12 被阅读126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刚看到一则视频新闻,四川南江县一个三岁男孩,因为不肯跟父亲通电话被妈妈殴打,殴打过程长达2分钟,画面触目惊心。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一个年轻女子对着小男孩连扇耳光,男孩想伸手挡住脸,却被女子揪着脸继续打,男孩哭叫不止。

    男孩突然拔腿就跑,没跑出几米,就被女子追上拽回来,再一次大声质问和殴打,直到一位路人看不过眼来护住孩子。

    当地警方接到报警后即展开调查,女子跟男孩是母子关系,经医院检查结果显示,男孩身上几处软组织受伤,目前由其所在幼儿园代管。

    女子被带到派出所接受调查,其意识到错误并写下保证书,男孩父母今年4月因感情不和离婚,男孩监护权归父亲,但一直跟母亲生活,父亲正从深圳赶回家中。

    就因为男孩不愿意听妈妈的话,给爸爸打电话说一句话的要求,男孩就要遭受亲妈如此殴打吗?是谁说“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呀?

    【2】

    心理学作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出,家庭里关于爱的谎言中,排第一位的就是: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这句话如此绝对,稍微有点儿常识的人都可以找到很多反例来推翻它,就比如这个三岁男孩当街被母亲殴打的视频新闻。

    但是,在我们提倡孝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大部分的人还是会认为,父母是爱我们的,只是有时候他们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现代临床心理学认为,一个成年人的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

    这个母亲如此殴打自己的亲生儿子,表面上看是因为孩子不听话,其实可以追溯到她的童年时期,必定有一个如此对待她的“坏父亲”或者“坏母亲”。

    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生活在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家庭环境中,他要承受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扭曲。

    一方面他以为父母打他骂他是爱他的表现,另一方面他又不堪忍受父母的打骂,心中郁积很多对父母的恨意,但是他不敢也不能冲着父母发泄他的恨意。

    等他长大以后,这种躲藏在潜意识下的恨意就可能转嫁到配偶或者子女身上,而子女的弱小,更容易成为他们发泄的对象。

    这样看来,视频中的女子跟丈夫离婚,一言不合就打儿子的行为就可以得到解释,可以说她比她儿子的人生更加可怜。

    【3】

    3月18日,湖南洞口县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16岁的高一女生罗某因周末校外补课问题,与父亲罗某光发生争执,遭到罗某光打骂。

    随后,罗某光因子女教育问题殴打妻子曾某春,犯罪嫌疑人罗某见状情绪失控,手持水果刀将父亲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多么触目惊心的案例,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能让她愤怒到捅死亲生父亲,这绝对不是一次打骂的结果,是长期压抑后的情绪爆发。

    现在的局面是父亲死亡,女孩面临牢狱之灾,好好一个家,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这个女孩将为她的冲动行为付出法律的代价。

    但是梳理新闻细节,不难发现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经常遭到父亲的打骂,而性格暴躁的父亲更是经常殴打妻子,这样的家庭环境给了女孩施暴的“土壤”。

    既然父亲能随时打母亲,更能随时打孩子,孩子当然会认为维护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以暴制暴,这何尝不是女孩人生的悲哀?

    试想一下,如果女孩不是那么冲动杀了父亲,而是隐忍自己的情绪,继续读书长大,等她做了妈妈以后,她会对自己的孩子好吗?

    她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打骂,会不会被她复制到孩子的人生中去呢?只是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只有一声叹息。

    【4】

    虽然这个案例以女孩杀了父亲告终,是一个比较罕见的特例,但是我们生活中更多的人选择了隐忍,甚至隐忍到心理恐惧。

    台湾演员陈乔恩在公众面前一直是乖乖女的形象,说话细声细气,性格温柔可人,可是谁能想到她是在母亲的打骂下长大的呢?

    在陈乔恩带着母亲上综艺节目的时候,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两人之间的尴尬,童年时代动不动就被妈妈痛打的阴影一直都在。

    甚至陈乔恩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到这一段往事的时候,还会不由自主地回头,生怕母亲站在她身边,那份恐惧真的伴随她很久。

    好在陈乔恩的内心足够强大,长大以后的她积极观照内心的伤痛,尝试走出童年的伤痛,并且愿意修复跟母亲的关系。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说,人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经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它事物都是次要的。

    想要走出童年时代父母打骂的阴影很难,但是只要你能够深刻认识自己的内心,慢慢走出伤害也是可行的。

    【5】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内在的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

    “客体关系”指我们心理中内化的“我与重要亲人的关系”,“我”是主体,而重要的亲人是客体,这个关系就被称为客体关系。

    一般而言,最重要的客体就是父母,而这个客体关系,主要是指一个人内化的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逐渐跟父母建立起关系,父母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孩子就学会了爱;父母对孩子非打即骂,孩子必然容易性格暴躁。

    一个人长成什么样子,大都可以从他的原生家庭找到根源,但是生而为人,我们更应该从积极地方面修炼自己。

    法国哲学家蒙田说,一个人能够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

    作为子女,你可以学着用更客观的态度看待你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童年时代经历过打骂的人,更应该学会慢慢修复自己的内心。

    告诉自己,父母对你的打骂是他们的错,不是你的错,你可以跟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学会保护自己才最重要。

    当然了,如果父母能够明白他们对你的伤害,现在愿意跟你和睦相处,你也可以慢慢靠近他们,如果心里实在抗拒,也不要勉强自己。

    作为父母,因为你经历过被父母打骂的伤害,在你的潜意识里很容易会产生打骂自己孩子的冲动,这一点你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不要随意打骂孩子,尤其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发泄自己情绪的打骂,不要让你的孩子重蹈你的覆辙。

    用你温和坚定的态度来养育孩子,理智并且理性地跟孩子相处,你要明白,即使孩子犯错误,解决的方法有很多,打骂是最不可取的一种。

    【6】

    电影《黄金时代》中有一段台词说,人一生选择的事情非常少,没法儿选择怎么生,也没法儿选择怎么死,我们唯一能选择的两件事,第一是我们这一生怎么爱,第二是我们这一生怎么活。

    父母是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按理说应该是最爱孩子的人,但是如果不幸,你遇到的不是好父母,也请你足够相信,你可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周国平在《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中说,说到底,幸福是一种能力,它属于那些有着智慧的头脑和丰富的灵魂的优秀的人。

    无论怎样,生而为人是我们的幸运,父母不能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做父母,但愿你的孩子可以更幸福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迦南三厘米: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为走出童年的阴影而努力、奋斗。有的人意识得到这一点,而有的人从来意识不到。
        月色沉思:@迦南三厘米 是的呢
      • 公中盛传云:幸福是最美好的,也是人们孜孜以求的!
      • 无幻君:“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还真是我这辈子听过最大的谎言,如果打和骂是爱的话 那么在这种“爱”的影响下女孩杀死自己父亲,亦或是苟且偷生继续隐忍到心理扭曲又是什么呢?那我宁愿没有父母,也宁愿从未来到这个世界。孩子不是你们的发泄情绪的工具,你们带给他的伤害,肉体上的会恢复,但心灵上会伴随他的一生,折磨着他的灵魂。
        月色沉思:@GavinOYJ 是的 就是这个道理
      • 不堪回首的过去:他的母亲性格有问题
        月色沉思:应该是的
      • 不堪回首的过去:我是在父母吵架中成长,我害怕我母亲满嘴都是否定,生硬,有的时候我都感觉我被抛弃了,幸好我没学他们,和他们说话就得用脑子
        不堪回首的过去:@不堪回首的过去 你们
        不堪回首的过去:@不堪回首的过去 谢谢
        月色沉思: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
      • 曦_12b4:人一生选择的事情非常少,没法儿选择怎么生,也没法儿选择怎么死,我们唯一能选择的两件事,第一是我们这一生怎么爱,第二是我们这一生怎么活。
        赞赞
        艺浩艺术
        曦_12b4:@月色沉思 :smile:
        月色沉思:@曦_12b4 说的对
      • 糊涂0:标题党! 原生家庭只是一种家庭结构划分,与男孩被打不存在直接因素! 只能说男孩他妈有问题!
      • 林下猫语:因为很多人还停留在传统的不打不成才的传统中,人类在追求文明中,希望早点翻篇。还有一种就是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仅伤害自己还伤害别人!
        月色沉思:@燕子Writing 其实很多父母打孩子,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
      • 月色沉思:期待大家的看法了

      本文标题:男孩被妈妈殴打长达2分钟:原生家庭的影响到底有多可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xt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