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你的文章《邯郸:黄粱梦里寻美梦(3)-中国帝王梦》已转为仅自己可见,如有疑问请查看《为什么文章会被锁定?》或邮件联系 help@jianshu.com,谢谢你的分享
本文为:《黄粱梦里寻美梦之(4)》
说到“梦”,可以说所有的人都有做过,对于梦的体验,又因各人情况而不同。但从古至今,人们总弄不清梦的本质。神道主义者说:梦是灵魂离身而外游。几千年来的占梦迷信就是由此而来。唯心主义者说:梦是精神的独立活动,这种回答也只能使人们纯粹在梦幻的圈子里打转转。即使中间包含某些合理思想,也往往被其荒谬的体系所窒息。严肃的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的态度则不同,他们总是从人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同传统的梦魂观念划清界线,努力从梦本身及与之有关的生理、心理因素中寻找梦的秘密。
中国古代对梦的本质的科学探索,首先坚持梦是人的梦,梦是人的一种特殊活动,同鬼神无关;其次、对睡梦及醒觉的区别进行大量的比较分析,最后从“志隐”、“神藏”、“神蛰”等概念当中接触了梦的“潜意识”内涵,认识到梦是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和特殊的精神活动。
本集介绍:中国古代著名的才子、名臣的梦
1、下图、 于谦祈梦事征
于谦(公元1389-1457年):明永乐年间进士,由监察御史升至巡抚。于谦是杭州人,年少时喜欢以梦占凶吉。有一次他想占卜一下功名,就在关公庙留宿祈梦。梦见关公对他说:“你的官职和结果,回去暗问你嫂子就知道了”。于谦第二天就暗问嫂子:“你猜我今后能做几等官?”。他嫂子一向不喜欢这个小叔子,听后张嘴就骂:“你这个天杀的!当个一二品小官就够啦”。于谦知道品级越小官位越大,心里很高兴。后来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朱祁钰被瓦剌军俘去。官至兵部尚书的于谦,拥立景泰帝(朱祁镇),反对南迁京都。多次打败瓦剌军,加少保衔(正二品)。瓦剌军无奈,将被俘英宗放回还朝。后来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于谦以“谋逆罪”被杀,应了其嫂“天杀”之言。直到明万历年间,于谦方得到昭雪,谥号“忠肃”。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f19f0535ed4f33ea.jpg)
2、下图、 唐寅梦墨
唐寅(公元1470-1524年):字伯虎、自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和文学家。其画以山水、仕女、水墨花鸟最为擅长。唐寅少年时即很聪明,并且勤于学习。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风度翩翩的书生前来与他谈论书画和诗文之道。书生之言深奥又切要,唐寅听得津津有味,收益很大。临别之时,书生对唐寅说:“你生性聪慧,他日书画、诗文必当妙绝于世、名传天下。不过你还必须继续努力,不要自满,我有头等金龙墨一袋,现在送给你。希望你好好使用它,不要辜负我的苦心”。梦醒之后,唐寅果然发现床头有墨一袋,于是以此墨作画写文章,画技、文法日益长进,终于成为闻名一时的书画家和文学家。唐寅为了铭记梦中书生对他的教导之功,专门建造了一座“梦墨亭”。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314a5d8b89a1ff2b.jpg)
3、下图、 苏轼梦游广利王水晶宫
北宋大文豪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北宋文学家,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苏轼一生做过很多梦。其中他笔录的一个梦很有意思:那天他醉酒入睡,梦见一个鱼头鬼来说:“广利王有请”。苏轼即起身随他而行。只听见风雷声夹路,不知身在水中。一会儿到了水晶宫。只见明珠如斗,白璧盈尺,珊瑚、琥珀不只有多少,晃得人睁不开眼。广利王配着宝剑、头戴冠冕出来接见苏轼。不久东华真人和南溟夫人也来了。广利王拿出一丈长的鲛绡,请苏轼题诗。才思敏捷的苏轼援笔立就,写了五言诗呈上。诗中赞美了大海的辽阔、龙王地位的崇高、龙宫的宏伟华丽,并以火神祝融为陪衬,说明龙王的王位正统。众人见了诗都赞好。不想一个冠上戴簪子的官、人称鳖相公的,却指责苏轼不避忌讳,触犯了龙王的名讳。广利王听了大怒,苏轼只好叹息而退。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2bace3cdbb2a44b3.jpg)
4、下图、 赵明诚梦兆娶才女
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公元1081-1129年):字德父,山东诸城人。历官知湖州军州事。赵明诚到成婚年龄时,其父赵挺之打算为他择妻。一天,赵明诚白昼睡觉,梦见有人送他一本书,他立即打开诵读起来。醒来后,他只记得其中三句是:“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他告诉了父亲,赵挺之想了想,高兴地说:看来你将得到一个善文辞的女子为妻。并解释说:“言与司合成一个‘词’字,安上已脱是个‘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两字。这不是说你是‘词女之夫’吗?”赵明诚听了也很高兴。后来,赵明诚娶了李翁之女为妻,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女词人李清照(字易安,著有《漱玉词》)。夫妻俩还有共同的爱好,喜欢收集研究金石图书,合著了《金石录》30卷。后世遂把“芝芙梦”作为梦典。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2454eac3d6b138c8.jpg)
5、下图、 范仲淹梦拒鬼吓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江苏吴县人。他秉性正直、不畏强暴。在庆州为官时,有人托他写碑铭。碑文中涉及一个已故贵人的恶行,他秉笔直书。一夜,范仲淹梦见贵人对他说:“我的事你为什么写出来让大家都知道?马上删掉它”。范仲淹拒绝说:“这是事实,我不能改,我不是阿谀奉承的人。”贵人变了脸,威胁说:“你不听我的话,我就叫你的大儿子死去!”范不为所动。不久范的长子病亡。贵人又在梦中恐吓范仲淹说:“你改不改碑文?再不改就让你的二儿子也死掉!”范仍表示拒绝。不久,范仲淹的次子又病了。贵人第三次在梦中说:“你的次子还有寿命,是不会死的,我把这事告诉你,希望你还是把碑文改了吧。”范仲淹软硬不吃,终究未改碑文。他的次子也很快就病愈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0277a04101ba8db7.jpg)
6、下图、 孔子梦周公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曾任司仪,管理粮仓管理畜养之类的小官。后来任过中都宰,司寇等重职,因政见与执政者不同,弃官携门徒周游天下,企图实行恢复周制的政治抱负。终得不到列国统治者的任用。返国以后授徒讲学以终老。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伟大的教育家。儒学以“仁”为核心,“礼”为手段,“祖述舜尧,宪章文武”。孔子非常敬仰辅助周武王成功的周公姬旦,多次在梦中会见他。每次梦会,孔子都诚心地向周公请教治国之道以及周朝的礼仪特点。孔子感到收获很大。醒后,孔子就向门徒讲述梦中内容。孔子老了以后,梦见周公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最后竟连续几年没梦到周公了。孔子知道自己的“复礼”梦想破灭了,抱恨而殁。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db9f200e9f5c913a.jpg)
7、下图、 庄周梦蝶
庄周(公元前369-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曾做过漆园吏。传说楚威王闻其名,以厚礼相迎,欲授予相位,他坚拒不就。庄周是老子学说的传人、先秦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著有《庄子》十多万言,主张清静无为,在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庄周的思想超脱世相,向往物我两忘的超时空境界,认为人可“齐物”。他曾做过一个奇特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又大又美的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穿来飞去,感到十分快乐,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世人庄周了。梦醒了之后,庄周思考了很久,领悟到人和蝴蝶虽然形体有区别,但都是大道所化成的,其实质归一。他高兴地把这个梦记下来。后来世人认为这个梦体现了梦的特点,就把蝴蝶梦作为梦典和梦的代名词。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8c7da5a6a4d729a3.jpg)
8、下图、 屈原梦登天
屈原(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他生于贵族之家,做过三闾大夫。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他同权臣靳尚、公子子兰作了坚决斗争,但由于楚王昏庸信谗,先被去职、后被放逐,长期流落于沅湘流域。他在与人民相处的过程中,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写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很大。他在《九章》中,描绘了梦境的感受:“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杭;吾使历臣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表露了自己徒有远大志向,却因得不到帮助而难以实现的悲痛心情。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都也被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回楚国败亡的局势,又深感政治理想的不能实现,遂投汨罗江而为国献身。后人将其忌日设为端午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307c77f2904b1818.jpg)
9、下图、 李白梦游天姥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李白性喜游览山水,人世间的美景大都游览过了,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记游诗。但还有足迹未到之处、令他神往。有位朋友远游归来,向李白描绘了浙江天台县天姥山的雄伟奇特景色,致使李白顿生快游之念。大诗人心情紧迫,竟先于梦中畅游了天姥山。他身生双翅,趁着洁净的月光,飞过镜湖、飞过剡溪,即在附近入山了。他穿着谢灵运为登山而特制的木屐,登上半山腰,看到了茫茫大海中跃出的红日,仿佛听见了天鸡的鸣叫,觉得置身于仙山桃都了。他一边观赏四周美景边努力攀登,终于爬上了山顶,钻进了洞府石门。并且看到了一群逍遥快乐的仙人。仙人拍着他的肩膀夸奖他的诗,并发出朗朗笑声,诗人在笑声中惊醒了,遂将美妙的梦境移入诗章,传诵至今。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b1ed1ddb790bbcd4.jpg)
10、下图、 包公三勘蝴蝶梦
包拯(公元999—1062年): 宋代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是宋代著名清官。中牟县平民王某,无端被皇亲葛彪打死,王妻率子寻葛彪理论,在街头相遇,王家三兄弟打死了葛彪,一家四口被拘往县衙。因三兄弟都争着承认自己是凶手,县官难以决断。时任开封府尹的包拯,白天倦伏案头小休,梦至花园,见蛛网上粘着只蝴蝶,一只大蝴蝶飞来将其救出;继有蝴蝶飞来粘网,又被大蝴蝶救出;后有小蝴蝶入网,大蝴蝶却不救。包公奇怪,就将小蝴蝶救出。醒来时,正好中牟县解来人犯,三兄弟争着顶罪。包拯问王妻意见,王妻意欲十余岁的王三偿命。包公怀疑王三非她亲生,经询问才知王妻是两个大儿子的继母,而王三却是亲生,包公大受感动,同时也悟出了梦蝶之兆。于是包公先放了王妻和两个大儿子,后用李代桃僵之计,以盗马贼抵葛彪之命,而暗放王三回家团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53297/a725fdb70586ab16.jpg)
未完,请看下集:中国古代名著中的梦目
原题:(原创)名人才子之梦-黄粱梦里寻美梦(4) 2012-06-28 20:14 发表
2018.12.31 阅读(839)| 评论(3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