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四,读《诗经》第四首《樛木》有感
我是一个苦役犯
文/徐志海
何谓“苦役犯”,做苦力,创造价值,劳动改造。把其所创造的劳动报酬80%用来回馈给受害人和社会,20%留给他自己支配。这是百度里的解释。
远在《悲惨世界》里,冉阿让自诩自己是一位“苦役犯”。
其实,我如同一个苦役犯,身上捆绑着沉重的锁链,空闲的时间在我身上很少。可是我却又偏偏喜欢看书,写读后感。
不想熬夜的我,也知道熬夜伤身体,可是求知的欲望如同窜天猴。每每星期天,我就如释放的孙猴子一般。
前些天,看的是《诗经》的第四篇《樛木》。
《樛木》这首诗的意思是,一棵樛木大树长得参天独立,茂盛无比。以至于它的树枝低在了地上,一棵葛缧滕爬上了它的树枝上快乐的成长着。比喻男子德高望重、品行端正,才是女孩择婿的标准,从而君子才能给女孩快乐幸福生活寄予保障。用樛木比喻参天独立,顶天立地的男子是为君子,用葛缧比喻貌美如花的女子。也就是说,只有品行端正、为人正派才使女孩托付终身的依靠。加意引申,要想依附可靠的人或者势力,必须寻找枝叶茂盛,树大深根的网络关系才行。
这首诗,是西周时期民间喜庆新郎取妻是唱的歌。按我自己品读后的感觉就是,“葛滕萦之”。
这四个字,我理解的意思就是,“葛藤”乃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萦”,就是祈求得到;“之”就是某事。合起来就,祈求得到某事中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此诗侧面反应出来的信息。
毕竟这是一幅“婚娶”图,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一个君子在娶妻。为什么他能取到貌美如花的女子呢?就是因为这个男子他靠谱。他靠谱的标准是什么呢?是品行端正、德高望重。似乎君子是有一种众人归附的感觉。也就是庄子说的“海纳百川”的样子了。
在古代人们把“君子成就大事”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品行端正的人才能够成就大业。这让我突然明白了,曾经日思夜寐都不能明白曹操为什么不能一统天下,原来是他品行不好闻名天下,而使得司马徽、庞士元,诸葛都不去帮他。联系到做生意,一个人更不能忘本无信。
这首诗给了我认识一个好男人和一个好女人的定义,而且我还发现古人喜好用高大、茂盛的树木来比喻男人,很形象,也很有独特的想象力;用葛藤来比喻女人的缠绵、温顺和美丽,真的是匠心独运啊。
曾经我在《秋赋纳新书学院》里写到“
樱花栀子随处见,翰林书院风流添。常念道,
长把樱木比新秀,总觉栀子喻娟婤。
樱木花博真灌篮,栀子花蕊似美颜。”
我就是把学院里的樱花树比喻成英俊潇洒的男生,把栀子花比喻成腼腆含羞的女生。
这几天苦读《樛木》诗,颇有心得。微友妹妹说我,开卷有益。我想,我是要做到凡事都要认真用功!因为,功到自然成!我信,故我努力!
最后附诗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再温故一下,睡觉,晚安!
其实我想,一唱雄鸡天下白,三叔六公抬头看。
可是又怕被骂,人五人六的遭砸我,人应该有雄心壮志!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我的希望就是写作。
李修文说,一个人“唯有写作,既是困顿里的征信,也是游方时的袈裟。”我的苦役,犹如白蛇脱皮,虽然痛苦一些,但是是痛并快乐着。所以我现在游方看书的时候,就是我修炼袈裟欲发光的时候。
2018年11月6日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