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教育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正文1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正文1

作者: 子茉007 | 来源:发表于2018-05-23 23:13 被阅读287次

文|安于悦读

对话是门艺术,你get到了吗?

我们日常的语言,对于跟孩子有意义的交流来说,有些是不适当的。那么,该怎样和孩子沟通,减少父母的失望呢?

此书根据生活中的案例,给出了一些从基本交流原则生发出来的具体建议,很具有实用性。

今天带领大家共读书中的序言和第一、二章,即序言第一页至正文的51页。并在读书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我们平时都是怎么和孩子对话、交流的?你知道哪些对话的艺术?你知道语言的力量吗?

希望今天的共读,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和孩子交流、对话;还可以利用对话的艺术,以此减少语言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01

孩子的对话中,往往不是无知的,而是包含了一些密码,要做到理解孩子,父母就需要解读出它们。

有个小女孩,第一次跟妈妈去幼儿园,拿起一个坏了的玩具问道:“谁弄坏了这辆消防车?”

她的妈妈回答说:“谁弄坏了它跟你有什么关系呢?这儿你谁都不认识。”

而幼儿园老师说:“玩具就是拿来玩的,有时候他们会坏,就是这样。”

之后,女孩看上去很满意,她得到了必要的信息:

这个大人很好,即使玩具弄坏了,她也不会生气,我不需要害怕,待在这里很安全。

孩子问出的问题,往往隐藏着他们真实的担心、烦恼、愤怒、失望或者伤心。

我们是否有过这种感觉,问了很多问题,父母总是回答不到点子上,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无法和父母进一步地交流。

父母没时间,也没有精力理解我的内心世界,我想这大概是我成长中的悲哀。

毫无效果的对话:说教、批评产生距离和怨恨

相信大家会有这种经历,父母经常对我们说教,而忽略我们的感受。我的感触要深一些,因为父亲对于我过去犯的错误,总是会喋喋不休地警告我,使我特别反感和他讲话。

对于这一点,父母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跟孩子交谈。

与孩子的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另外,还要有技巧:需要同时照顾孩子和父母的自尊;要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或意见。

在纠正孩子的行为前,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

孩子年龄小,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很难。那么,如果父母能够在他们愤怒的外表下,找出所隐藏的担心、失望和无助,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父母不要只针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而是首先关注他们心烦意乱的情绪,帮助他们应付难题。

02

语言的力量,它能够产生敌意,也能够制造快乐。语言还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

评价性的赞扬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干扰,父母应该尽量少用它,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如此,才会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

你会称赞孩子吗?

大多数人相信夸奖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让他们有安全感。但实际上,夸奖可能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

从小,我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他们总是对着外人夸赞我,每次我都很惶恐,也许他们面子很有光,但我心里很不舒服,为了不让他们失望,我只有越来越严格地要求自己。而做得不好时,心里会特别地难受。

称赞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

学会称赞的步骤

称赞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以及孩子听了我们的话后,在心里跟自己说的话。

表达中要充满欣喜和赞赏,言辞中要传达对孩子的努力的承认、尊重和理解。

称赞时要做明确、详尽的描述,尽管这需要一点努力才能做到,但是孩子能从这些信息和赞赏中受益,远比那些对品格的评价要有效得多。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很多有益称赞和无益称赞的例子,这里出示一组。

有益的称赞:你的信给我带来巨大的快乐。

可能的推论:我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

(无益的称赞:你的写作非常优秀。)

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当时并不是教训肇事者人品的合适时机,应该先处理事情,而不是人。

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是没有益处的,它只会导致气愤和怨恨。而更糟的是,如果孩子经常受到批评,他们就学会了谴责自己和别人,甚至自我怀疑。

所以,我们要多指导帮助孩子,尽量避免批评他们。

03

辱骂性的字眼,就像一根根毒箭,不应该用在孩子身上。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就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避免使用贬低性的言辞。

在跟孩子打交道时,我们有时会发脾气。我们有权生气,而不必感到内疚或者羞愧。只要我们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者性格,我们就可以表达我们的愤怒。

如何处理我们的愤怒?

回想一下,自己或是父母愤怒时,是不是语气特别不好,甚至会大吵一架。

怒气应该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应该能使父母得到一定的解脱和轻松,给孩子一些启示,对任何一方都不应该有副作用。

作者给出了发怒的三个步骤:第一步,给他们明确的定义;第二步,在表达时加强愤怒的强度;第三步姐,是我们生气的原因,说出我们内心的想法,以及我们希望的行为。

举例:看到你打你的弟弟,我很生气,心里面像有团火在烧,我绝不允许你再伤害他。

所以,当麻烦发生时,我们要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和批评。即使无法避免的怒火,也要尽力不带指责,不带定性评价的表达出来。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和孩子相处时,还存在哪些错误的错法呢?该怎样为孩子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呢?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共读。


A1:与孩子交流时,多理解,少用毁坏性语言。学会正确的称赞,学会处理发怒,以及发怒的三个步骤。

A2:我深感,以后再和自己的孩子交流时,要学习试着理解她的内心感受,有一颗同情心。称赞或表扬她时,说出她具体的成就,认真指导她的行为,多关注她的情绪。最后,尽量少发怒。

【与君成悦精进班第一次作业】

相关文章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正文1

    文|安于悦读 对话是门艺术,你get到了吗? 我们日常的语言,对于跟孩子有意义的交流来说,有些是不适当的。那么,该...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正文2

    避免无意识的错误做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文|安于悦读 各位书友早上好,今天我们一起共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第三章...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1⃣️

    第一章 交流密码:父母与孩子的对话 当他没做好,情绪低落或愤怒, 认真倾听他的想法和感受(倾听隐藏的担心、失望和无...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1)

    这本书买重了,还都千里迢迢地背到了美国……(我是有多爱这本书 翻了一下目录,感觉这本书可能更针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1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1 这些话击中我心: 1.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

  • 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1

    读书,能让我找到方向,让我可以呼吸享受自由,让我有了头脑一瞬间的安宁,读一本书,总能够发现生活中自己想不通的问题,...

  • 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1

    【美】海姆.G.吉诺特 著 艾丽丝.吉诺特 H.华莱士.戈达德 修订 张雪兰 译 摘录: 第一章 交流密码:父母和...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明确目标,善用方法。 01 【给予理解】 解读孩子语言背后隐藏的信息,捕捉孩子的感受,回应感受...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现在自己真正地从事教育行业,愈加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正文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gd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