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过往所学的所有知识做一个梳理,不让自己迷失
一、学习中效果不好的五个不同场景
第一个场景:听过就忘了
第二个场景:听过只是听过了,在生活中根本不用
第三个场景:听的比较死板,不会举一反三
第四个场景:听了,也会去用,但因为对教导或知识点理解不够清楚,所以最后效果不好
第五个场景:学的东西不分次第,所以把自己学迷失了
二、如何化解?
场景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做笔记并常复习。
(本子:左边记别人的内容,右边记自己的感悟和行动)一个月看2-3遍,看笔记的过程反复增加自己的感悟。
场景2.不忘初心,时刻提醒自己,要学以致用——当知当觉,观照的练习;
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后,一定要学会反思,然后拿理论去思考,这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观照练习)
场景3.学习的时候都要去学“这条拿到我的生活中应该怎么用”。
学习不要仅满足大脑的需求,比如学到新的知识,你学的知识点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应用在你的生活中,改变你的行为。遇到任何一个知识点,自问:在我的生活中这个知识点怎么用?
场景4.复训+提问确认,没有把握之前不要轻易用。
如果没有把握精准一个定义,可多复训,多提问,确认一个定义。很多的课程以为我们听了一遍就够了,其实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听。
比如“时间就是金钱”,上幼儿园和工作后,年老时,对这句话的理解不一样。同样一句话,对他的理解深度不一样,来源于我们的认知。学习要的是深度而非广度。有时复训比学习新课程更重要。
所有的知识教导分成三类:
A.我懂了我现在就用(立刻就用)
B.我懂了但现在不适合我现在用(放一边)
C.我没懂但放一边,经常有空和别人探讨。
对所学的东西,一定要苛刻和精准的要求(清字)
对所学的东西,要有“中正”的要求,不偏不倚
场景5:次第分明(非常重要)
A.教导为我们所用,但我们不能被教导束缚
有用比有道理更重要
B.教导就是那条度我过河的船,过了河我当然很感谢他,但我不会背着他们前行。
C.敢于否认权威
D.经常梳理、打通
所谓打通,即每个作者讲的是同一个东西,但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呈现,但你需要有分辨来把这个东西打通而不混淆。
总结:要有整体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