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导:“不可随便指责别人”。
“当你指责别人时,一个指头指向别人,4个指头却指着自己”。
所以,我们竭尽所能克制自己不去指责别人,却止不住心里如海浪般不断涌现的评语。
我们不但无时无刻不在指责别人,竟连自己也不放过。
这种心灵的羁绊让我们苦不堪言,“吾日三省吾身”成了愧疚时刻,很难从自省中获取力量。
如何走出困境?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叫《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帮你解开关于婚姻、家庭、工作和生活的种种迷思。
本书的作者是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拜伦·凯蒂,她被《时代周刊》称为这个时代的精神创新者,创建的“一念之转”被《洛杉矶时报》称为最简单和有效的清除烦恼的方法。
本篇文章将从三个步骤展开,帮助你聆听内在的答案,希望你也能用起来,解开一些心结。
01 六个问题
首先要问自己六个问题,并在纸上写下来,任何让你不安的情绪,让你讨厌或者担心的人都可以写。
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无从下手,因为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要随便指责他人”,而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写下来的机会。
要注意,如果你是刚开始尝试,一定要把目标对准他人,而不能是自己,当你很熟练了,并且相信真相的威力之后再对自己下手。
这也是“一念之转”的核心:从“认定别人是怎样的人”到“原来自己是怎样的人”。
从问自己这六个问题开始:
你不喜欢谁(或某件事)?哪个人(哪件事)激怒了我?
你希望他如何改变?
什么是他应该(不应该)去做的?建议是什么?
为了要你开心,他们要给你些什么或为你做些什么?
你对他们的想法是什么?
什么是你不想跟这个人/这件事再次经历的?
写下每个问题的答案,为后面的问话以及反问做准备。
02 四句问话
接下来是为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逐一回答。
001 那是真的吗?
慢慢来,不必着急,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对错之分,即使你开始时情绪激动,这时也要冷静之后再回答。
002 你能百分百肯定那是真的吗?
这是个让你深入未知,找出“自以为都知道”底下答案的机会,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继续下一个问题,如果犹豫或感到不安,就需要暂停下,重新思考你的答案。
003 当你有这个想法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把内在的每个感受或肢体动作描述出来,可以列个清单,比如摔东西、生闷气、离家出走等,如实描述即可。
004 没有这种想法时,我又会如何?
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没有这个想法时,会如何看待这件事?感受如何?假如我们看到一个人乱丢垃圾,心里马上冒出“这人素质真差”的想法,如果去掉这个想法,你是什么样的人?
03 反向思考
做反向思考时,需要重新写你的答复,把“他”换成“你”。
例如,你有个念头是“他这么爱炫耀,我讨厌他!”到了第二部分,问自己的问题就是这是真的吗?当我认定这个想法时,我对他的感觉是怎样的?我想怎么对待他?
到了反转练习中,这个念头就可以成为“我这么爱炫耀,我讨厌我这样!”
这其实就是“投射”,我们怎么看待别人,其实都是把自己的内在投射在别人身上,特别是我们会把自己的“坏”投射给别人。
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假如你对孩子的磨蹭很不满,是因为你自己也有磨蹭的习惯,并让你心力交瘁,而此时孩子正在把你所讨厌的缺点重演一遍。
在《一念之转》这本书中,有大量的实例练习,比如婚姻与家庭、工作和金钱、自我批评等,读这些例子时很震撼,想不到可以这样探寻内心。
四句问话虽短,却很快能戳破每个痛苦的想法。
对我来说,更大的启发是能深入内心,和自己对话。
我是个“老好人”,照顾他人的情绪胜过自己,有时孩子在家声音过大,我也会提醒孩子不要打扰他人,这让我痛苦不已。
因为我怕“被人不友善地对待”。
而现在,当我被不友善对待时,我会反问自己,“若没有‘他对我不友善’”的想法时,我是怎样的人?
这样一想心里就平静了很多,也能甘心放下那些折磨人的内心交战。
我们的痛苦大多来自无法接受的事实,以及对他人的要求和批判,于是我们的心经常“翘家”,住到别人家里,自己的家反而缺乏照顾。
不要企图改变他人,当你愿意面对自己、整理自己时,无形中产生的正面影响,能使你的周围更充满能量。
参考书籍:《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 [美] 拜伦·凯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