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贫富分化,中国的教育亦是如此。无论从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是吸引人才的力度,西部学校都无法与东部媲美。
有意思的是东部在已经占据了强大的软、硬件先利的同时,留给西部的除了“超越”的口号,便是一切“向东看齐”。在此差距之下,东部却一再用“萝卜坑”挖走西部的优秀老师,使得越来越多的西部教师在“诱惑”面前选择“东南飞”。
老师“孔雀东南飞”从来就不是个案,而现象极的事件。据说兰州大学近二十年来流失的教师足以重组一个新的兰大。小编作为西部地方二本高校的一员,对此深有体会,对身边同事+朋友的这种“来去”早已是见怪不怪,稀松平常了。“去的”是崭露头角、科研丰富、教学能力强的中坚,“来的”是刚毕业的年轻研究生。对比即知学校这无形间的损失之大!
东南飞
倒不是说新来的研究生们就不如那些东去的精英,而是任何人都知道一位年轻老师的成长空间是需要时间的,新老师的学术积淀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枝树苗,西部提供土壤供其生长,不断施肥、补给,待到其成长即将开花、结果时,却被移植去了东部。
无疑这种“与他人做嫁妆”的行为,领导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随着近年来流失之势严重化,西部许多学校近年来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近乎停止。据了解,很多入职多年的中青年教师表示从未参与兄弟学校的交流,更别提高层次的学术研讨。可以说,就目前形势而言,马太效应下的赢者通吃现象即将在中国上演。
有人说,流动是正常的,是个人追逐价值最大化的常态,是用脚投票的见证。从早期出国留学潮来看,返归潮如今已是趋势。只要西部的经济提上去了,留住吸引人才便是个“伪命题”。这话自然没错,可如今让一部分地区的教育先富起来,怕是到头来东、西部教育的差距与裂痕已不是一点点。当东部中小学招聘的起点与标准超过西部高校时,这种代差的上演便会一直持续下去。
长此以往,东、西部的差距只会更大,而光靠政策的一纸“禁止挖墙角”是不够的,如何加大西部教育的投入方是当务之急。
更多精彩与交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专生老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