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下班都要路过一所小学,学校坐落在主干道旁,校门口竖了块铁皮牌,牌子上写着学校的作息时间。
上午: 8:00-11:30
下午:14:30-16:30
学校非常守时,每天准时上下课,更为准时的是学校的大门,准时准点开门、关门。每天上课前半小时开门,下课结束半小时后关门。
写到这,不禁要问,如此精确的作息时间安排有什么不好吗?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也正是出在这儿。
细心点的朋友会发现,学校每天早上七点半,中午二点开门。那么问题来了,早到的学生怎么办呢?
于是他们只能在校门口静静地候着校门的准时打开。笔者作过细致的观察,每天提前早到的学生守在校门口,使得周边的交通存在很大的隐患,道理两旁过往的车辆很多,卖早点小吃、零食的也很多,有时形成严重的拥堵。但学校的大门依然紧闭。尽管有门卫就在身边,老师们来的早可以从侧门(门卫室)进去,但学生一律不得提前进入。
更令人担心的是那些离家较远的学生,上午11:30放学,12:00大门准时紧闭,等到下次开门的时候是2:00。那么这些孩子在这之间两小时怎么渡过呢?吃饭后去了哪儿了呢?有的固然选择午托在附近的培训班,或托管在老师家。但依然有那么多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选择托管。
这些孩子饭后或依偎在冰冷的校门边,或徘徊于城市街道的商店门口,还有的跑去网吧。有些孩子把吃饭省下的余钱玩游戏(有甚者直接不吃午餐把钱花在网吧),身无分文的便只有咽着口水看别人玩的份了……
笔者曾问过门卫,“为何不能早点开门让学生进去呀?”得到的答复是“这是学校的规定。”在进一步追问下,解释是“出了事,谁来承担责任?”
好一句“谁来承担责任”,问题的根源便出在这儿。这些年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上至官员,下至百姓“责任意识”越来越强。这固然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可如此“责任意识”竟是建立在对孩子不闻不问的情况下。把学校的大门关起来,责任也就关了起来。领导们也就可以高枕无忧地与发生的一切“意外”撇开关系了。真是高明之极。
如此“责任意识”下的中国教育现状是:
为了避免“马拉松猝死”,几乎所有大中小学校运动会都取消了马拉松项目。
10000米长跑也有猝死,5000米也一样,于是学校的长跑一降再降。有的学校最长距离的径赛甚至只有800米。
为了预防“万一”,大部分学校不再组织学生春游、秋游。
为了“免责”,原本丰富多采的班会活动的主题除了“安全教育”还是“安全教育”。
为了划清责任限界,大学生每天节假日都要填写“去向表”,稍改下行程,还得得到领导、辅导员的指示。表示去哪儿发生意外,与学校毫无干系。
为了“不必要的责任风险”,学生千里迢迢赶来学校却住不了寝室,原因是提前一天到校。
……
究其原因,固然是近年来越发突出的各类校园事件,家长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学校永远背着“监管不力”的“罪名”,于是赔钱又道歉,一步步使得学校成了“弱势群体”。
最终,迫于无奈,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才出此下策。于是以上做法,也就成了常态。
曾几何时,学校永远是学生们嬉戏的天堂,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玩耍,可以随时出入,小伙伴们也出入自由,也没有老师们苦口婆心的“那个危险”、“那个危险”。
如今一放学,学校便立刻死般静沉寂下来。
一方面,作为监管方的校方未有更好的良方应对之前,如此下策也是种无奈之举。另一方面,家长也头疼,孩子来晚了不是,来得早又不是。
如此“责任意识”,是种痛,痛在“双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