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节日的味道

作者: 走南闯北小黑妞 | 来源:发表于2018-12-14 23:24 被阅读33次

    昨天去永辉买了茼蒿、小白菜、蓝莓、提子、基围虾、鸡爪和鸡腿,一天内尝试了三个新菜品:凉拌基围虾、红烧鸡爪和口水鸡。得益于美食天赋和长期以来的积累,这三个菜都特别好吃。口水鸡没有麻酱的情况下香味袭人,美中不足的是砍得太大块。而鸡爪在我长达10分钟的马杀鸡式腌制方法下,香料的味道都渗透到那Q弹软糯的爪肉中,后悔只买了4个爪子,吃得我意犹未尽。

    吃完饭收拾冰箱的时候,赫然发现几只粽子可怜的躺在保鲜最底层箱子的角落。这是端午节的当天收到的公司寄来的端午节礼物——6个用塑料口袋密封好的粽子。那时候一直忙着加班写需求,只顾着把吉祥物小美拿出来放在床头,几个粽子就被我放进了冰箱,想着之后还能当主食,却一直没有动手。在一天自我尝试的美味之后,看到这几个鸡肋的粽子,实在是提不起兴趣,直接扔进了垃圾袋。

    关上冰箱门,仔细想起来,大概是毕业开始,我就没怎么吃过粽子了。在大学的时候,开水房边上的小卖部在端午的时候会自己包粽子卖,那个时候的我最喜欢吃他家的红枣蜜粽。其实粽子本身已经很甜,但是我还是保留小时候吃粽子的习惯,买回一袋白砂糖,回宿舍蘸着吃。毕业之后的几年的端午我再也买不到现包现蒸的粽子,于是就转向家乡端午的另外一个传统:包抄手吃。

    小时候过端午,提前一天要上山采粽粑叶和艾草,粽粑叶拿回来洗净晾好,艾草在端午当天要挂在堂屋门口的屋檐下。家里的妇女负责准备糯米和食材,小孩负责采粽叶子,然后撕成细长的条,用来包粽子。粽叶子特别有韧劲,不易断,除了包粽子之外,过年杀猪的时候用来挂猪肉的也是它,不管是猪大腿,还是大猪头,粽叶子都轻轻松松。所以家家门口可以没有李子树杨梅树,但是粽叶子树也是必不可少的。

    山上新摘的粽粑叶 自家门口的粽叶子 粽叶子裹紧的粽子

    那个年代的端午,对当地人来说,粽子只是零嘴,必不可少的一定是抄手。提前采好香叶,端午的一早上,趁妇女们在包粽子蒸粽子的时候,男人们都上街买筒子骨、新鲜猪肉和抄皮。后来有了绞肉机,很多人也都买绞好的肉,不过我家还保留回家剁肉现包,毕竟这样更香。猪肉最好是梅花肉,有肥有瘦,加上葱花,剁成抄手馅。筒子骨加香叶熬好底汤之后,烧上一锅热水,边包抄手边煮。快煮好的抄手会漂起来,要捞上来之前加一瓢冷水,这样出来的抄手不粘连不烫嘴。筒子骨汤加上糊辣椒面,装好抄手,撒上姜末和葱花,轻轻一咬牙,肉馅的鲜美和糊辣椒面的呛香萦绕在唇齿之间,再喝一口带香叶的骨汤,就是端午最鲜活的滋味。

    筒子骨香叶汤抄手,客官来一口?

    那时候一直没有去想为何端午会吃抄手。后来才慢慢琢磨,大概是因为那个时候,农村家庭都没有冰箱,家里的肉来源一直是头一年冬天熏好的腊肉,腊肉虽然肥美,但吃多了也未免乏味。而端午正好是元宵之后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大家可以在这个日子去买新鲜的肉,吃上一顿美美的抄手。这大概跟北方人过年喜好吃饺子类似的道理。

    从小我们家包抄手都是一个模式,搞得抄手的皮会重合,吃起来感觉皮容易很厚实,是的,我对食物的计较自小就有。后来去初中数学老师家吃抄手,他教会了另外一种包抄手的方法,那样包出来的抄手即便没有多少肉都显得圆鼓鼓,抄皮煮出来也细嫩了很多,对于只吃抄皮不吃肉馅的我来说(没错我小时候只喜欢吃抄皮),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之后我们家包抄手,我就能一下子识别出来那些我包出的抄手,就可以多吃点好吃的抄皮。

    到北京上大学之后,对抄手的执念,让人大门口的女人街成了我每周必逛的去处,只是因为那里有很多家抄手店,疯狂抄手他们家的肉馅很大,汤里面有很多榨菜;而老麻抄手延续了川味的抄手味道,麻味抢占味觉高地之后,喝汤也变得索然无味了。后来女人街改建,好多抄手店都不见了。我度过了我大学比较灰暗的一年。

    工作之后,可以自己做饭开始,我就到处找抄皮。但是比较可惜,北京的任何一个菜市场你都可以轻松买到饺子皮,谁教北方人多呢。比较少的菜市场能卖馄饨皮就已经感恩戴德了。但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地方,卖抄皮的。所以我只能委曲求全,买点馄饨皮当抄皮,勉强解一下乡思。

    很多人都不明白抄手和馄饨有什么差别,每次我说抄手的时候,大家都问,就是那个馄饨吧?我不想肤浅的解释馄饨皮是方的小的薄的容易浑水的煮过一点点就烂一锅的,抄手皮是梯形的稍厚的用鸡蛋做成的韧性极好下锅不会浑水的一戳不会容易破的。毕竟我对馄饨的了解确实不如抄手的多且深刻。但是给我选择的时候,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抄手而不是馄饨。

    这种食物上的认真的较劲,也许是记忆里节日的味道在作祟。有人说:在吃的方面,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10岁前的味觉记忆。于我来说,我的味觉基调在小时候每一次节日里,得以巩固和加强。过年时候的腊肥肉炒大头菜(务必用干辣椒),瘦肉炒胡萝卜(务必用糟辣椒)、炖肘子(汤用来烫粉和豌豆尖)、蒸香肠……这些食物的味道,不仅仅是他们本身,更是每一次准备他们的过程中他们香味的出发、加工、增强和凝固。从养猪开始,每一次上山割的猪草的清香味,煮猪食时候大锅飘过来草和玉米煮熟之后难以描述的味道,到杀猪时候的血腥和肉鲜味,装香肠时候进入肠衣时用针扎小洞时漏出来的微微的花椒味,熏腊肉时候柴火里面青冈树根、辣椒杆和花生壳的刺激味,到最后烹饪的时候一锅一铲混合油和盐综合凝固的味道。我们吃的每一片肉,都能找到他从开始到最后的味道的来源,佐料加入后的化学反应,以及给他们带来的质的跃迁后与齿舌碰撞出来的滋味。

    明白小时候节日的味道不可能复制之后,我开始创造新的节日味道。过年的时候主动承担一个从未做过的大菜:红烧鱼。二叔用拳手敲晕的鱼,搞得一下子砸到了地上手破了口子全家人哈哈大笑;五婶用她精湛的手艺帮我炸鱼,没有粘锅也没有碎鱼。最后的掌勺是我,从调制红烧酱汁,到翻炒入味,又一次没有试味的情况下,红烧鱼一扫而光,打败了老妈做的辣子鸡和二婶做的猪肘子。

    红烧鱼出锅前倒入了高汤搞点镬气

    这样看来,我不愿意吃公司寄来的那些粽子,连拆开的意愿都没有,不是他们是用塑料袋装好,冷冰冰硬邦邦,而是因为他们的形成过程中,不是我去摘的那一片片粽粑叶,也许他已经不是用的粽粑叶包了,裹住他的也不是那一根根粽叶子条,里面的糯米不是我去清洗,也许我蒸熟他的时候他也会混合这食物最初制作者的辛苦和快递小哥的汗水,散发出食物本身有的香味,但是确实他已经不是我想吃的那个粽子,更不是我想在端午的时候享受的美滋滋了。

    若是平凡的食物,仅为果腹,我可以选择不去计较这个食物的制作过程自己是否从参与,只需去关注食物本身是否美味即可。但是节日不行。因为所谓节日,就是和你爱的人一起去创造美食,品味美食,并把那些美好的瞬间和快乐都锁进食物的每一丝每一寸里的整个过程,而节日的味道,就是这全过程里面你们的汗水和笑容弥漫的味道。这不科学,不理性,但是我想这大概就是食物的秘密吧。

    所以,不妨尝试过节的时候放弃餐馆的大鱼大肉,选择跟你想要分享的人,一起去创造属于你们的、新鲜的、独特的节日味道吧。这样的味道记忆绝对不可复制,且历久弥新。Trust m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话节日的味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an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