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八月初,搬上我作为学生的全部家当,去图书馆自习了几天。
这城市的图书馆建得不错,处在市中心,藏书丰富、硬件完善。但我在这城市的中心住了四年,图书馆近在咫尺,去的次数却屈指可数。上次去还是因为学校操场排练节目,载歌载舞吵得人头疼欲裂,被迫打点行囊逃难至图书馆,本以为能够就此安顿,未曾想偌大的图书馆毫无立锥之地。那时我还不甘心地从一楼转到顶楼寻寻觅觅,最终却一无所获,只得灰溜溜回家继续在歌声中度过一日。
这回一早就来,顺利抢到了空位。
学生的天敌是习题,身在图书馆亦是如此。好在这次做题的进展很顺利,竟然没有出现突然想昏睡过去的情况。原本以为在如此安静的环境里,更容易犯困,但没想到因为一直处于做题的惯性里,整个上午都没有一丝困意。或许也有换了陌生环境的原因,毕竟边上那么多人都挺认真,自己也不好意思偷懒。
当然也有煞风景的事情发生,那就是阅览室里时不时响起的短信提示音或电话铃声。倘若只是偶尔一次响起,大家都能理解,毕竟谁都有忘事的时候,但竟然在同一个方向三番五次出现同样的提示音,不免让人侧目。我也感到费解,究竟是谁会在这样安静的地方,放任手机一再响起呢?幸好有仗义人士悄悄前往提醒,之后就安宁下来。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平日学校上课的时候,也总有同学能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噪音,有时是抖腿而致的椅子哀嚎,也有时是金属碰撞的清声脆响,但他们自己好像并不自知,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缺乏对环境的观察,疏忽了别人的感受——真是麻木得可以。
虽然图书馆里处处安静,但还是有人在室外走廊里拿着手机边走边聊。不清楚他们有没有意识到,即便隔了一面玻璃,但这空间并不密封,他看似轻声说的任何一个字,都十分轻易地溜进别人的耳朵。如此大方展示自己的悄悄话,我想想就觉得有些尴尬。
想起《弟子规》里说的:“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讲的就是为人要慎独。有没有东西、有没有人,都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何况是一面玻璃之隔,两边满座都是埋头阅读或是认真学习的人呢?大家难道不是更应该小心谨慎些吗?反过来讲,在如此浓厚的学习氛围里,有些人的行为都能如此毫无顾忌,那么当他们独处之时,又将如何呢?看来做人真是不容易,连小孩子都要努力做到的小事,结果有些成年人却做不到。
人生可能就是如此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别人容易、做自己难。但仔细想来,做人做事也没什么诀窍,凡事想得周全一些、多替别人着想,言行举止就自然会有底线,别人也不会指指点点。即便是在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所,只要心里想着不要干扰别人,一切必然消停。
/8月5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