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的第一个层面已充分体现在语文教材的各类课文中。学生通过阅读就能潜移默化的体会和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人文性,一般不需要过多的分析讲解。人文性的另一个层面,涉及对语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相关联,这就涉及教师的培养等问题了,而工具性则是语文教学实践需要格外重视的,除了少数学生能够无师自通的自学成才外,大多数学生是需要通过语文教学才能掌握的,这是语文教学实践应该遵循的规律。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语文课程主要任务时有两个重要的变化,其一是将前两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改为全体学生。即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意味着语文教学任务将发生质的飞跃。学生是一个抽象概念,是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多数成绩一般的学生含糊不清,而全体学生则含义清楚明白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少数成绩优秀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大多数成绩,一般学生的学习并由此改变传统教学中,以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学习来代表全体学生的学习的弊端,促进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则具体明确的指出,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中心发展打下基础。
看到这里,我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版内容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以前没有认真对比过老版课程标准,不知道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竟发生了这么多变化一些词汇的外延扩大,指向更加具体。让我明白了我们语文教师也一定要把全体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放在首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照顾大多数的基础之上,侧重部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近期准备的一节优质课铁杵成针一课中,我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讲故事,有从李白的角度,老婆婆的角度,还有世人的角度,以及学生自己创新角度,这个创新的角度虽然没有给学生具体说明,但是如果肯动脑的,学生可以从改变成快板或者改编成说书、或者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讲给孩子听,或者站在一位教师的角度讲给学生听。我觉得这里就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一点让学生悟一悟写一写这则故事警示有志于学的人如何做?这一点学生写得很不错,有的说努力坚持完成,就会感动自己。我的评价语是:“全力以赴,努力到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这一点的时候,我内心也泛起了波澜,有所触动,有一种想要热泪盈眶的感觉,我自己也被卷入其中,深受学生的启发,这时学生成为了我的老师。我又送给了学生一句话:聪明的人会被喜欢,但是坚定的人会被尊敬,希望同学们都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越读这本书越感觉到晁校长让我们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的意义,那就是我们要搞清楚为谁服务为谁教学,怎样教教多么深刻从哪些方面入手。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或者活动的时候就能够从哪些方面出发,这些做法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是否能真正的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