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米有多长》教学实践与反思

《1米有多长》教学实践与反思

作者: FengFeng羽竹平 | 来源:发表于2019-12-13 19:29 被阅读0次

目    录

一、让学生在情境中捕捉信息,初步与“米”建立联系 3

【教学片段】———————— 3

【教学反思】———————— 4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5

【教学片段】————————— 5

【教学反思】————————— 6

【教学反思】————————— 7

【教学反思】————————— 8

【教学反思】 —————————8

【教学反思】————————— 9

三、让学生在想象中寻求突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9

【教学片段】——————— 9

【教学反思】——————— 10

【教学反思】———————— 11

“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节中关于长度单位“米”的初步认识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感受米与厘米之间的的关系,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一、让学生在情境中捕捉信息,初步与“米”建立联系

【教学片段】

首先我出示了教科书情境图(如下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并引入1米。

师:小狗保安为何不让长颈鹿进动物游乐园呢?

生:因为动物园有规定:身高一米以上就要买票,长颈鹿那么高,肯定超过1米了,要买票的。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关于米的知识?

生1:爸爸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生2:警察叔叔说我的身高超过1米20厘米了,所以我每次坐火车都要买票。

生3:我跟着妈妈去买床单时,听阿姨说1米布40元钱。

师:看来“米”在生活中的用处真的很多,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试着用手比划或用语言描述一下吗?

学生开始动手比划。虽然大部分学生知道生活中一些关于米的知识,但对于“一米有多长”,却缺乏经验积累。所以在比划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答案。有的比划的大约有一拃长,有的大约有30厘米长,有的说跟老师手中的教鞭棒一样长,还有的把手臂张开说大约有这么长,更有的同学开心地说应该跟校园里的小树一样高……

对于学生的估测,我没有及时进行评判,我想让学生保留足够的自信进入接下来的探究环节。

【反思】: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且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出示动物们去游乐园玩的画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让孩子们尝试用手比划及语言描述“1米有多长”,初步感知“米”的表象,而在这个活动中我没有及时对他们的结论进行评价,这更激发了学生对“1米有多长”的探究欲望。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片段】

出示问题:1米有多长?

活动一:认一认,想一想

出示教科书中的情境图(如下)

师:认真观察情境图,你能告诉大家你从中获取的知识吗?

生1:我知道了1米有多长,1米就是100厘米。

生2:我能说的更具体,把100根1厘米长的小棒连起来,就是1米长。

(每个小组准备了100根1厘米长的小棒。)

师:你们讲的非常清楚,100个1厘米连起来就是1米。接下来大家利用手中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1厘米长的小棒摆一摆,摆出1米。(学生动手摆)

(我边辅导边提示:每摆10根。就用胶布将10根小棒粘在一起。最后把所有的小棒都粘起来。)

师:各小组分享一下你们刚才活动的经过吧。

小组1:我们组就是把1厘米长的小棒摆了100根,因为100个1厘米就是100厘米。

师:这个方法不错。

小组2:我们先把10根1厘米长的小棒摆在一起,又拿胶布粘住就变成一个10厘米的长棒,按同样的方法摆了10根长棒连在一起就是1米,所以10个10厘米也是100厘米。

师:同样是个很好的方法,你们不仅摆的整齐,而且表达的也很清楚,老师为你们赞一个。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小组3:我们小组是拿直尺在红绸带上量的,每一个10厘米就做一个记号,一共量了10次,10个10厘米是100厘米,那么1米就是100厘米。(他们组自带的红绸带)

【反思】:通过情境中小动物们的“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的形象描述,使学生产生了要了解“1米有多长”的需要。在这样的学习需求驱动下,通过组织学生摆小棒的活动,由已经认识的单位“厘米”引出新的单位“米”。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切体会到-一根小棒长1厘米,100根这样的小棒接起来就是1米,这样既让学生认识了米,又揭示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这个答案不是老师告诉学生的,也不用死记硬背的,而是学生自己通过活动获取的知识,自然会牢记在心的。

师:这真的就是1米吗?怎样才能验证它的真实性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种测量长度的工具(出示米尺),像量黑板、课桌、身高这样一些比较长的长度,用这样的尺量起来就方便多了,我们把这样的尺子叫做米尺。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米尺上的一些特点,并用语言描述:1米=100厘米或1m=100cm,同时学生还观察到小男孩的身高比1米高,课桌比一米矮。)

【反思】进一步追问“这真的是1米吗?”顺势引出米尺。让学生通过对米尺的观察,更直观地验证:1米=100厘米。也可用字母表示为1m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觉得自己太啰嗦了,深怕孩子们看不懂,

其实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强,接受信息的能力也不差。况且,我们平时都忽略了课本上传递出的信息,同时我也认识到阅读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活动二:比一比,说一说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米尺,现在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吗?

(有的学生说1米可能是教室门高的一半,有的学生说1米可能是他自己手臂张开的长度,也有同学说1米大概就是家里写字台的长度……)

【反思】:通过对米尺的了解,同学们对1米的表象较清晰了。大部分同学会根据自己制作米尺的经验,说出关于1米的长度。同时,也对先前的估测进行了评价。让学生初步体会“一拃长、30厘米和一棵小树的高度都不是1米长的道理。这就是数学学习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师: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接下来让我们动手量一量。(将一把米尺贴在教室前面的墙壁上。)

找几个身高不同的学生来参与活动,让学生站在尺子前,看一看1米大约到这位同学的什么地方,互相说一说,并在一米高处做上记号。

(学生开始活动,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

【反思】:通过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进一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了米的意义,更让学生体会到“米”的广泛应用。在这一活动环节中,我总是不放心孩子们,不断地强调测量注意事项,其实有时我们的担心很多余,学生们真的很有创造性,他们分工明确,配合密切,整个活动过程井然有序,人人参与,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活动三: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师:通过刚才对几位同学身高中1米所在高度的观察,在我们心中已形成一定的表象。接下来请大家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对我们教室及黑板的长度先估一估,再动手量一量,看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反思】:(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操作活动范围,将教室中的课桌椅移到一边,腾出一个较宽的走廊,供孩子们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让其中三个小组的同学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另外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测量黑板的长度。由于教室和黑板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数,刚开始量的比较熟练,可量到最后时,每个小组都出现了困难。这时我对最先测量的小组进行了适当的指导,告诉孩子们如果不足整厘米数,应该说成长度是几米几厘米,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长度。其实用复合单位表示长度,在开始学生描述身高时就涉及过,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理解。通过这两个活动,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了长度单位“米”的表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让学生在想象中寻求突破,找到解决的办法

师:刚才我们对“1米有多长”有了更直观清晰的认识与体验,那么你能估测一下学校校园的长度吗?(学生纷纷估测)这是一个学生突然举手有活要说。

生:老师,我们现在就可以去校园测量一下它的长度。测完后以组汇报结果。(话音刚落,学生集体用掌声表示同意。)

师:好主意,那我们分为两大组,一起去见证校园到底有多长。

(学生们拿着铅笔,练习本、米尺,粉笔、课堂上量出来的一米的红绸带奔出教室,开始活动,我紧跟其后,以备对出现困难的小组给予帮助。)

大约5分钟后,孩子们返回教室,迫不及待地汇报测量结果,同时对刚才的估测进行了评测。

【反思】其实,说真心话,我本打算将“测校园的长度”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去完成,因为离下课不足5分钟的时间了,我担心时间不够用。犹豫中,看着学生期盼的眼神,我还是答应了。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动作非常娴熟,配合默契,有人拿米尺量。有人拿粉笔做记号,有人数,有人记录,不一会功夫,就量出了校园的长度。操作完,孩子们高兴的手舞足蹈,。这时我已经意识到,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愿望,又进一步为他们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对本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的长度单位“米”,你有什么收获或困惑吗?

生1:今天我真是太高兴了。原来“米”在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处啊。

生2:老师,我有个困惑,假如我们要知道柳林到太原有多远,也能用米尺测量吗?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要量更长的距离就要用到一个比米还要大的测量单位。这个在以后的课堂会学到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回家上网查查资料,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反思】本节课的几次活动虽然用了不少时间,纪律也有点乱,但实际上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契机,给了他们最大的探索空间,这样远比直接告给学生答案更有价值。通过组织活动,汇报交流,把学生生活经验中的知识转化为数学知识,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相关文章

  • 《1米有多长》教学实践与反思

    目 录 一、让学生在情境中捕捉信息,初步与“米”建立联系 3 【教学片段】———————— 3 【教学反思】——...

  • 《花边有多长》教学反思

    《花边有多长》一课,实际上就是如何求长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了解长方形特点学会了测量,了解一些测量单位...

  • 《合作学习与教学反思》

    185.合作学习与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成长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实践,二是反思。 实践就是从头...

  • 《1分有多长》教学反思

    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因此想要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分、秒的概念,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

  • 语用路上的“得”与“失”

    语文教学改革的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中才能成长更快。在教学《朱...

  • 教学反思的成果有哪些

    反思可以是内省、思过,对自己行为和思想的回忆与描述,也可以是是基于个人实践且旨在改进教学实践,对自身教学所发...

  • 基于核心素养的反思,教学反思的核心~朱宏鹰

    教学回路 教学反思 着重教学行为 基于元认知策略有监控自身和调控行为 多次实践中检验反思 反思支点围绕课标 、核心...

  • 【新教012】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层次

    一、自我反思: 1、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

  • 寒假读书计划

    一.读书指导思想: 用心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

  • 研习08: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

    教育戏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江华老师 2021.8.2晚 江西宜黄 透过十年的一个不断实践、又不断反思的历程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米有多长》教学实践与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lq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