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之所以称为鸡汤,因为其是正确的废话,只给鸡汤却不给勺子,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无具体路径,不具备现实指导意义。
我想跟大家讲述的,当然希望区别于鸡汤,这个篇章虽然不是实战项目篇,但也希望一方面会带大家进行思维的突围,一方面通过给出具体的行为路径,大家一起去刻意练习,养成新的思考习惯,积极地拥抱这个现实世界。
我们需要知道在如今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会经过数次转变,这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不得不做的必然选择。仅仅依靠大学的几年时间,我们无法奢望让自己一辈子的工作高枕无忧。
因此我曾提到,大学绝对不是仅仅教大家如何找工作的,花三年、四年甚至更多时间去学习求职,并不值得。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工作岗位,在未来很大的概率会不断更换调整,既然不能不去改变,倒不如主动拥抱变化,并获得变化中的机会,这是创业者的专属优势,而人在大学期间最需要提升的为“学习力”。
有一些头脑聪明的同学,在大学期间热衷于各种兼职,这种现象我个人并不看好,当然有些家庭条件确实有限的同学,这是不得不的选择,但绝大多数同学却不属于这个情况。大部分兼职,不过是廉价地出售自己的时间,我们在需要自我提升的时候,急于去创造收入,这完全得不偿失,辜负了此前十几年的付出。
为何有人一小时赚20块,有人一小时赚2000块,甚至更多,能够有一百倍的差距?
因为单位时间里创造的价值不同。
年轻时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提升能力,如何增强我们单位时间的产出上。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什么面对同一事件,有人觉得是难题,但有人却能找到机会,这核心是能力不同,而能力受制于见识和思维模型。
如果说人生是一道道选择题,我们想要每次选到最佳答案,那么这就离不开见识和思维模型,见识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同时由接收到的信息量多少来决定;思维模型则是我们的思考方式,需要刻意练习去锤炼。
当然,我非常鼓励大学生在校内更多地实践,包括参与一个创业项目,因为这真的是我们试错成本最低的一段时光,而实践和兼职的由于心态的不同,对于能力的提升也完全不同。
聪明的人,会把自己的时间卖两次,赚钱的同时,也会不断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让能力得到提升,这背后是看不见的学习力。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悲观看到困难、乐观则看到机遇,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
我是孙凌,长期专注于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持续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准备了一些校园干货资料,有需要的朋友可私信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