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屋座落在广东省兴宁市新陂镇新陂圩大夫第。
新陂圩镇有一条街道从我们屋前穿过,我们屋属于中街,上街是龙兴,下街是赞伦第等。我们屋大门对面是一些店铺,店铺后面俗称“店背”是我们村的田地。那里有二口鱼塘及一口井还有一个禾坪,我们很多童年的记忆都是来自这里。
我们的童年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更多的是小伙伴们之间的耍闹、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田间地头的劳作与游戏。
就是我们村里的池塘就有很多故事,先来听听玉珍姑姑的回忆吧:
我比世珍妹大三岁。比思珍姊小十岁。思珍姊同你爸同年。
以前老家周围都有池塘。
新陂乡小校门口有口大塘。店背有口小塘。
新陂杂货铺后面有口黄岸塘。
上叶塘圩路下也有口塘,是我们家挑水淋菜,洗菜最方便的地方。
新陂圩尾有口低隆湖塘。
小时候喜欢玩水,见到水就想下去玩。
世珍妹小时候喜欢跟在我和六妹后面玩。我俩去那里她就跟到那里。象跟屁虫一样。
我记得世珍妹是在店背的小塘里,小塘旁边放着一部水车。池塘很滑,世珍妹一脚踩下去就滑到水里跌落池塘了。
但我记不起是我还是六妹去叫大人来救的。
我和六妹在未上小学时都跌落过池塘。
六妹跌落池塘是萍古阿哥救起来的。
我跌落池塘是我大哥象老鹰抓小鸡一样救起来的。
池塘的记忆我也有很多,挑水淋菜是肯定的,记得有一年大旱,田里的禾苗都要给晒死了,我妈就叫我天天挑水去田里,结果最后池塘也没有水了,禾苗也晒死了,村里有人就笑我们这么傻,干了这么多,最后还是颗粒无收。那时候,自己倒也没有抱怨,因为谁能想到会旱这么久呢?
倒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或许正是因为那时候的“天天挑水”,给了我强健的体魄,坚持的韧性,独处的性格,因为那次的天天挑水是在别村的池塘里,然后很长一段时间就是我一个人在挑……坚持不一定有收获,但不坚持肯定没有收获。
虽然有池塘,我却不会游泳,我们都没有下去游过,但我们却去打捞过田螺与蚌。我们会带上一个桶及饭筛子,一大帮孩子一起去捞,基本上都是在池塘边上比较浅的地方,大人们就在池塘边上洗衣服看着我们,偶尔我们还能捞上1、2分钱的硬币,那就是意外之财了。满满收获可以让我们美味一顿,现在你们明白我为什么那么会吸螺了吧!
后来我们又没有在池塘里洗衣服了,因为水脏了。我们直接在井边洗衣服,每天早晨,女孩子们就会拎着全家的衣服到井边洗,大家一边洗一边聊天,看到田的另一边有学生去上学了,我们就赶紧回家吃早饭上学去,现在想来早晨最好的时光拿来洗衣服真是太浪费了,哈哈。
我们的井看起来不是很大,但也很深,我最佩服的是李霞姐,每次我们的水桶不小心掉落井里,我们是想尽一要办法用钩子吊上来,她是直接自己爬下井里拿上来的,真的太厉害了。
看完祖屋的故事(1)时,燕红告诉我,有一年夏天,我们一帮女孩子晚上跑到井边去洗冷水澡,那个酸爽,现在还记得。有一年,村里还来了一个外地的老头子,我们都在井边玩耍,不记得我们怎么耍他,只记得他说“真是个聪明的淘气包”,这个聪明让我一直以为自己很聪明哈,所以偶尔的对小孩子的赞扬还是必须的,特别是显得不经意的。当然现在赞美文化已经让赞美太泛滥了。
水井周边是我们的田地,旁边是小池塘,池塘边是一片香蕉林,那也是各自有主的。香蕉、番茄、花生就是我们小时候的水果啦,看着自己家的香蕉结果那是最开心的。这个小池塘因为靠近井边,很多生活用水就留进了那里,后来就有了“庞普辣”,男孩子会下去捞来“斗”鱼玩,我们就只能求他们给我们一、二条拿来养。
其实田地里给我们最好玩的是“钓拐李”,就是用一根小小的竹竿子,系上一根针线,另一头系子“番薯叶子”,然后就去菜地里钓了,一手执竿,一手拿布袋子,“拐里”一上钩就钓起来,运气好的时候可以钓上一大袋,今天家里就加菜了。当然,现在已经禁止捉了。对了,你知道“拐里”是什么吗?
“钓拐里”好像是夏天的时候吧,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就是去沾瓢虫,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了,应该是秋天吧。蓖麻树高了,知了知了在叫个不停,我们也就开始行动了。先用竹竿子一头去沾上蜘蛛网,这样子竿头就有了粘性,然后就去粘虫子了,粘到的虫子我们会用线系住它的一个脚,然后就拉着重它飞起来…….
这些田头地间的趣事是不是很有趣呢?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请看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