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汉江师范学院
郧阳记忆•“倾城之恋”

郧阳记忆•“倾城之恋”

作者: 李小奔 | 来源:发表于2017-09-04 07:23 被阅读107次

    9月2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湖北省作协主办,郧阳区委宣传部、十堰市作家协会、郧阳区文联、郧阳区作家协会承办,郧阳区文体旅广局、湖北郧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郧阳天安假日酒店协办的郧阳记忆·庆祝郧阳解放70周年――杨菁《欲望水城》《绿水倾城》作品研讨会在郧阳区天安电力宾馆成功召开。会议由湖北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梁必文主持,郧阳区领导曾晓英、杨干兵、李涛参加活动接待和会议,曾晓英代表郧阳区在会议中致辞。来自北京、武汉、十堰的十几位专家和部分嘉宾对作品进行了精彩的解读(以下会议摘录,根据录音按发言顺序整理)

    郧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曾晓英

    秋高气爽,细雨霏霏。向莅临郧阳区的各位专家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年,正值郧阳解放70周年大庆。在此之际,召开郧阳籍旅京作家杨菁教授作品研讨会,非常有意义。杨菁教授《欲望水城》《绿水倾城》两部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现实价值,彰显了“人文特区”的文化魅力。

    希望郧阳区的作家们要通过此次研讨会,树立目标,明确方向,自我提升。要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弘扬郧阳文化,建设人文特区凝聚力量。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评论家 白烨

    我首先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祝贺这次研讨会圆满成功。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有十个专业委员会,一般不开作家作品研讨会,我能来参加杨菁的作品研讨会,是因为她的作品是有分量有特点的,是符合我们的想法的。

    这些年不断和郧阳的文人接触,他们不断和我说他们的家乡郧阳有多好,有多美,很受影响和感染,我觉得郧阳人对家乡的爱和情结是非常深厚的。写郧阳是杨菁作品中的重要的主题。杨菁的两部作品,总体上都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写郧阳的历史文化,在这个环境氛围中的成长,以及这个城市对她的影响,城市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文化。

    《绿水倾城》整个作品给人一种很尽力、很深厚,很温馨的感觉,郧阳这个地方是她作品重要部分。另外,这部作品在那个特殊年代的书写上,既有悲情和荒诞,同时也在很多地方闪烁着人性的光亮和温暖,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可以和余华《在细雨中呼唤》相媲美的。

    《欲望水城》中《亚父》的故事是个好故事,我认为把《亚父》的故事写好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个人故事能写出那个时候的历史,一个人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历史的悲剧。《欲望水城》可以续写,可以写得更完整,这样的故事会对今人和后人有启示。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文学博士 胡叠

    杨菁的两部小说,完成了艺术对人生遗憾的弥补:她以一己之力,“再造”而非“重建”了这座早已沉入水底的郧阳古城;她以带着神秘色彩的文字,留下了曾和古城同生共存的人们的生命痕迹;她用超乎寻常的、也许只属于艺术家的感知和想象,“唤醒”和“照亮”了读到这两本书的人心中或明或暗的乡愁——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因不同的原因,失去或者离开了他们的故土(心灵家园)。有些失去,是不可逆转的永不再回。仅仅是“不可逆转”四个字,就足够让人感到悲哀的了。

    但杨菁的小说,绝不让人只是在哀伤中沉溺,也不仅执着于“现实的真实”,她笔下的郧阳府,带着“魔幻之城”的气息:悲伤和欢乐、绝望和期待、死亡和新生之中,缠绕着种种说不清道不清,却又让人无法摆脱的“宿命感”和“荒谬感”。杨菁以文字为祭,使她的郧阳府得到了永生。

    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青年评论家 郭艳

    这是一本以个人经验穿透历史记忆的回溯之书,独特的少女视角中呈现出个人记忆对于成长的反思,对于碎片化的风俗史的捡拾与打捞,对于历史罅隙中人性幽暗和光亮处的打量,对于郧阳人文风情的叙述与回眸。时光在作者回溯的叙事中凝固成一个个人物、建筑、街巷乃至充满象征意蕴的各色动植物。

    这部小说是一座消失的古城与一个少女的历史记忆。在对于古城的消失的摹写中,少女以自己的记忆为古城树碑立传。这部小说是古城人物肖像与历史罅隙中的复调叙事。从很驳杂的历史镜像折射出人在一个特定的年代被压抑被扭曲被戕害的真实。这部小说幽微的情意表达与少女的情感成长呈现出独特的女性视角与女性成长观念。

    省文联文艺创作部主任、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 李建华

    杨老师的这两部小说至少体现了一种标杆性的特质:一是她在描写故乡的时候,构建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特有的女性文学表达方式和孵化体系。二是从面对故乡,从面对自己特有的郧阳时,是用一种郧阳内在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积淀。把风情、人物、故事交融在一起。当前郧阳提炼了一个城市精神“开明、开放、向善、向上”,郧阳有这样的文化背景,杨老师在作品中把这种城市文化精神、文化积淀表达得很充分。三是把对故乡的这种看似日常的仿真的描述,上升到一种审美的层次去体现人性的丰富性、复杂性、多样性的创作,小说中的许多人物从她的塑造当中都体现出了不同于概念化的塑造。这部小说为文学如何来构建自己的故乡,来书写自己的故乡,提供了一个标杆、一个有益的经验。

    省作协创联部主任 钱道波

    《欲望水城》、《绿水倾城》是姊妹篇,有点叠加的感觉,人物和场景都让我有种恍惚的感觉,有种异乡与故乡的置换感。杨菁并不是单纯来还原现场,她是以故事来反映对人的思考、对世界的思考。两部作品画面感极强,这与杨菁的职业有关,特别是《欲望水城》里每个故事都有可以把它改编成电视剧的强烈感觉。杨菁老师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作品中古诗词的运用随处可见,包括谚语、俚语等信手拈来,特别让我感到记忆尤深。

    省作协理论研究室主任 韩永明

    解读杨菁的《欲望之城》和《绿水倾城》这两部作品,弄清楚作家笔下的这座城,应该是进入作品的一个途经。

    这座“城”的丰富内涵。杨菁笔下的城,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是一座文化之城、沧桑之城、神秘之城、伤心之城、温情之城、梦想之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古城真实而又浪漫,古朴而又荒诞,神秘而又沧桑,具有多重“性格”和魅力。

    这座“城”的价值所在。作家和故乡的关系,是文学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有人说,作家一辈子书写的就是故乡,这个故乡,既是现实的,又是精神的——心灵的故乡。杨菁作品的“城”,就是这样一座城,既是物质的城,也是精神的城,既是城的再现,又是对城的超越。杨菁“建”起这座城,留下了故乡的美好,慰藉了飘泊的灵魂,,探索着人类共同的命运,表达对青春和生命的礼赞,反思时代和秩序,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冀盼

    如何重建一座城。两部作品具有很好的可读性。这来源于结构的讲究和传神的细节以及典雅的语言。而从整部作品看来,有些人物的出场与退场,情节的衍生和发展,并不受章节的限制,给人一种“草蛇灰线”的感觉,这大大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同时,语言典雅,富有表现力。在描写和叙事时,作者嵌进了许古典诗词,信手拣来,但使语言变得雅正又具有诗情画意。

    总之,杨菁的城是丰厚的,博大的,温情的,深刻的,它带给我无限的美的享受和多方面的人生启迪。

    省文联文艺创作部副主任、省评论家协会秘书长、《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 蔡家园

    《绿水倾城》是一曲深沉、缠绵、感伤而优美的关于一座古城、一个特殊时代和一位少女青春的挽歌。作家不仅是重建纸上故乡,也是重构精神故园。这部作品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对于地域文化的丰富呈现。不仅在显性层面重现了古郧阳的风物、建筑、习俗和语言,而且从隐性层面显示了楚文化的对当代文艺的浸润。“重瞳”凝视下人、兽交织的世界,源自楚巫的影响——人神相通、人鬼相交,不仅具有隐喻性,而且使文本更具审美张力,还凸显了地域文化对于作家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

    二是对“原乡”精神的生动表达。“原乡”精神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生长出来的,包含诸如正义、牺牲、爱等等价值、伦理观念,代代沿袭。郧阳历史悠久,这方土地孕育出自己的独特文化精神,小说中的赵大网、寇英雄、龚荣荣等许多人物身上都体现着这种精神。对“原乡”精神的张扬,不仅体现了作家对于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的自觉,而且具有很强现实意义——以文学的方式呼应了建构“郧阳精神”的时代要求。

    作家如果能够适当拉开自己与古城、与历史、与个人经验之间的距离,关于“两城”书写的精神空间会更阔大,对于人性和历史的考量也会更有穿透性和力量感。

    《长江丛刊》执行主编 郑因

    我向郧阳致敬!我向杨菁老师致敬!我觉得你是在给一代人代言,这两部作品把我的记忆都给激活了,让我回到了我的青春时代。杨菁写那个“柴铁脚”,我就想到我生活中曾经遇到的一个人物,简直一模一样。杨菁写那个“日本婆”,小时候,我家乡也有这样一个人,我们那的人叫她“苏修婆子”。

    上帝对杨菁很偏爱,她和这个城是分开了的,由这个城,就会想到你杨菁。我由郧阳城,就想到张爱玲写的那个《倾城之恋》,一场战争成就了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我觉得这个郧阳城也成就了你,这是一种互相成全的关系。

    湖北汉江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 聂在垠

    杨菁的《欲望水城》通过难以释怀的乡思乡愁、鲜活感人的乡亲群像、别具一格的叙事策略,真实还原了她对郧阳古城的美好记忆,尽情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作为长篇小说,《欲望水城》采用的是一种意象性叙事手法,它不是单纯叙述故事情节,而是以主观的心理情绪和内在意念影响甚至主导这种叙事,从而使整部作品笼罩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怀旧氛围。这种意象叙事将日常生活中的人物、环境、情节诗意化、情绪化,发掘了故乡人日常生活和平凡人生中的诗性,实现了意与象、心与物的融合,唤起了读者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取得了意境深邃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主任、国家二级教授、油画家,十堰市美协名誉主席 姚强

    艺术是一件发自内自心灵的事情,只有在我们真正常态的时候,才能做出超常态的事情。杨菁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状态,一种超越小我的状态,她突破时间,进入到一个大的空间,观照人类、人性。

    再者,从做人来讲,杨菁已经超越了一种功利性,进入到一种自由的、非功利的状态,她就是给自己、给人类的心灵书写,她的写作来自于她内心真正的感动,然后去写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郧阳文化研究学者 兰善清

    杨菁老师的“双城记”是专为郧阳故里写的招魂之书,是唤醒水下郧阳古城肉体的春秋史诗,是郧阳有史以来独有的两部精神画卷。我一直认为一个不平凡的地方,必定要有它不平凡的故事。难能可贵的是郧阳城养育了两个优秀女儿梅洁和杨菁,一个用纪实笔法,一个用形象笔法为古城鲜活的过往进行讲述。

    尤其杨菁老师的“双城记”以繁华的往昔写到水下沉没,生死肉骨,招回了郧阳传世的往古传奇,让郧阳在美丽的故事中永远的琼楼玉宇,仙幻瑰丽,郧阳古城再不会漂没,它将以一种全新的形象呈现于郧阳儿女的心中,当大郧阳雄风卷起万顷碧波的时候,那一城幽梦便美美的盘旋在郧山汉水的上空,山蓝蓝,水蓝蓝,蒹葭青青杨柳青青!

    原郧阳区宣传部副部长、郧阳文化研究学者徐堂根

    杨菁的《欲望水城》《绿水倾城》是梦里郧阳府古城的第一块基石,构筑郧阳精神的宝贵元素,是宣传推介郧阳的新力量。复建郧阳府古城是郧阳人的共同期盼。完成这个大艺术精品需要多角度、多层面的关照。政府宏观考量其对城市美誉度、城市功能、开放发展、百姓就业等方面的拉动;规划部门权衡其在城市中的布局,以及其街巷曲直、建筑高低、门洞深浅、绿化明暗、板块推让等内部元素关系;文物部门酌量历史文化遗迹的真实再现;民俗文化部门在乎市井风貌的复活传承。

    但这些还不够。用文学的眼力深刻而细赋地发掘、提炼古城百姓灵魂深处真性情、人性美,使之根植于“开明开放,向善向上”的城市精神,使复建的古城乃至整个城市灵魂尊贵、鲜活向上,这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郧阳府古城才能神形兼备,才是郧阳人梦里的故乡。因此,《欲望水城》、《绿水倾城》是郧阳人梦里郧阳府古城的第一块基石,是构筑"开明开放、向善向上"郧阳精神的宝贵元素。

    郧阳区文联主席景贵社

    郧阳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翻开杨菁老师的"双城”便可见一斑,书中所描述的我们老百姓故事、老郧阳的街坊巷名印记我们都感同身受、倍感亲切,读起来不愿放下,放下了忘不了回味,如同品偿醇香的百年老酒。杨菁女士《欲望水城》《绿水倾城》两部小说的研讨会,是郧阳区文艺界、文学界的大事幸事好事美事,这对我区文艺事业的发展必定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我希望我们郧阳区的作家朋友们以今天杨菁老师的作品研讨会为契机,紧扣我区转型发展的时代主题书写郧阳故事。更企望今天与会的国家、省市领导和专家,更多的关注郧阳,帮助和指导我区的本土作家走向更高更大的平台讲好郧阳故事。

    郧阳文化研究学者  李茂勇

    一年前当我拿到《欲望水城》《绿水倾城》这两本小说之后,不到一星期的时间,一口气看完,觉得对郧阳来说非常有价值。

    郧阳历史悠久,从晋设郧乡县到现在已经有1733年,1476年设郧阳府,朝廷加派巡抚,辖九州六十五县。老郧阳府是郧阳辉煌历史文明中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郧阳一直在谋划复建郧阳府项目,计划用PPP模式进行,对老郧阳府部分重点建筑进行复建,展现郧郧曾经的历史辉煌。我们的目标是不但要运营下去,还要赚钱。这对投资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对这个项目,郧阳区委、区政府很重视,也很慎重。

    今天与会的各位北京、省、市的专家从文学价值给予了这两本书精彩的点评,而对于郧阳来说除了文学价值,还有很重要的现实价值。有了这两本书,不管将来谁来做这个项目,就有了蓝本。不管是规划、建设,还是运营,做文化打造、拍电影、拍电视剧都可以。

    《欲望水城》《绿水倾城》作者,郧阳籍旅京作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杨菁

    写郧阳城,是我的宿命。因为这座城不仅仅是我的故乡,它的荣辱兴衰见证了时代变迁和某种历史的终结。那些故事、那些人,当然还有这座城,几十年来一直纠缠在我的心里,不写出来,似乎永不得安宁。

    很喜欢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句话,他说他写《百年孤独》的初衷“是为了给自己童年时代所经历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最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这也是我的心结,我做不到完美无缺,但我要尽可能地表达那无法忘记的“童年时代所经历的全部体验”。

    而我的童年时代,正好与中国的两段“大历史”叠合,一段是全国性的历史大事件,一段是为修建南水北调的基础工程丹江口水库,将我故乡那座几百年的府城沉入水底,给我个人以及几代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抹不去的隐痛,这种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成了一生的梦魇。

    写完这两本书后,我终于释然了——我用文字重建了我的郧阳府。

    感谢来自北京和省市区的专家学者前来参加研讨会,感谢所有读者,感谢所有促成和组织这个探讨会的朋友们!谢谢你们对文学的支持、鼓励和热爱。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

    今天的研讨会开得非常温馨,这个温馨带有我们郧阳的底色。郧阳府郧阳城在杨菁的书写下,给我们带来了温馨、善良、醇厚的底色,实际上,杨菁她的所讲述的、书写的的故事,也是我们郧阳几万年、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来,郧阳所倡导的温馨、善良、醇厚这样的底色。今天,我们都非常饱满的在这样一个空间里,享受着文学的温暖,享受着醇厚的郧阳的底色。

    我对杨菁最基本的看法,是她仍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她的天真、她的率真,成全了她的书写。她在他乡回望故乡,她在他乡的感觉是游离的、失落的,她需要有一个故乡,需要有一个家园,于是,她在文学上塑造了一个家乡。

    她把她个人的经历、情感、思想,与她的才华,巧妙天然地糅合在了一起。她在工业化现代化背景下,对社会对时代对现实的种种思考,糅合在了一起。她的写作是一种灵性的写作,她是一种重塑的文学,在她的书里,有那么多的魔幻,我觉得她不是有意地去借鉴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她完全是发自于她的天然灵性,她本身具有的才华,她与神灵对话,她与祖先对话,她与这座城对话,她与她自己对话。

    杨菁是一个特别善于讲故事的人,但她的书写恰恰又是散文式的写作。她不计较长篇小说的结构,人物故事的铺垫,情节的推进,而是完全随心而为。她有大量的情感,大量的思考,不时地迸发出来。

    最为可贵的是,她以她的灵性创造了新的郧阳城,复活了老的郧阳城,这是杨菁对文学的一个贡献,也可以说是对郧阳人民的一个贡献,对这片土地的一个贡献。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乡,一个家园,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我们如何超越个人的家乡,如何打造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对杨菁来说,还有更大的空间。在今后的书写中,如何从这种情绪中超越,仍然带有这种赤子之心,天真的品质,但同时,显得更为大气、更为庄重也还有更大的空间

    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  梁必文

    我表达三个感谢:

      一是感谢杨菁,创作了两本这么厚重的作品,我们进一步的了解郧阳,更加喜爱郧阳。

    二是感谢我们中国作协的叶梅老师和白烨会长等北京的专家,对我们湖北文学、湖北作家的关心、重视和支持。感谢与会的所有专家对杨菁的作品做出了精彩的解读

    三是感谢我们十堰市委宣传部、郧阳区的领导。郧阳的孙道军书记对文学、艺术非常重视。文学艺术的繁荣固然需要我们作家、艺术家自身持之以恒的坚守,但也跟一级政府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如果重视文学,那个地方的文学生态就会更好,就会出一批好作家好作品。所以我相信郧阳以后一定会出更多更好的作家和好作品,我们期待着。

    《欲望水城》《绿水倾城》 作者简介:

    杨菁(杨肇菁),鄂西北郧阳府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执教于中国戏曲学院,行走五大洲数十个国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欲望水城》《在埃及说分手》《绿水倾城》,小说集《从前有座山》,学术论文集《在舞台深处邂逅》;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篇、学术论文数十篇。曾获《中国作家》报告文学奖、全国戏剧文华奖学术论文奖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郧阳记忆•“倾城之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es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