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大全集》
芭芭拉·明托
52个笔记
>> 第1章 为什么要运用金字塔结构
1.为了方便交流,必须将思想(观点、结论、要点、论点、论据、建议、行动、步骤等)归类分组。
2.将分组后的思想按照不同层次进行抽象提炼、总结概括,构建金字塔结构。
3.向读者介绍(传递、阐述、论证)思想最有效的途径是结论先行,自上而下地表达。
4.金字塔中的思想应遵守3个基本原则。
5.要做到条理清晰,关键是把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并在写作前用金字塔原理检查。
关键概念
金字塔结构的3个基本原则
• 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且应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 以上统下:每一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 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 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 第2章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1.金字塔结构的各个层级包括各种思想,思想使受众(包括读者、听众、观众或学员)产生疑问。
2.在纵向上,各层级思想将与读者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3.在横向上,各种思想以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的方式回答读者的疑问,但两种方式不可同时使用。
4.序言通过讲故事提醒读者,文章将回答读者最初的疑问。
5.序言包括背景、冲突、读者的疑问和作者的回答。冲突因背景而产生,背景和冲突都是读者已知的事实。
6.冲突导致读者提出疑问,而文章将回答读者的疑问。
关键概念
金字塔结构中的逻辑关系
• 各种思想纵向相关(疑问—回答式对话)。
• 各种思想横向相关(演绎/归纳)。
• 金字塔顶端思想要回答读者心中已有的疑问。
• 序言引出读者最初的疑问。
>> 第3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
1.自上而下法:
—确定作者想论述的主题。
—设想读者的疑问。
—给出答案。
— 检查背景和冲突是否引发读者提出疑问。
—证实答案。
—填写关键句要点。
2.自下而上法:
— 列出作者想表达的所有要点。—找出各要点之间的关系。
—得出结论。
—倒推出序言。
关键概念
构建金字塔结构
• 确定主题。
• 设想疑问。
• 给出答案。
• 检查背景和冲突是否会引发读者的疑问。
• 证实答案。
• 填写关键句要点。
>> 第4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1.写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已知的信息,而不是提供新信息。
2.序言通常包括背景、冲突、读者的疑问和作者的答案。
3.序言的长短取决于读者的需要和主题的要求。
4.为每个关键句要点写一段引言。
关键概念
写序言
• 说明背景。
• 指出冲突。
• 冲突引发读者提出疑问。
• 文章正文给出答案。
>> 第5章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1.演绎推理是一种论证,其中第二个论点对第一个论点加以评论,第三个论点说明前两个论点同时存在时的含义。
2.对演绎推理的概括就是把最后一个论点作为主体,概括整个推理过程。
3.归纳推理是把具有相似性的思想归类分组,根据各要点具有的共性得出结论。
4.在关键句层次,使用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方便读者理解。
关键概念
逻辑推理
• 演绎推理是一个线性推理过程。
• 归纳推理是把相似的思想或相关的行动加以归类。
• 在关键句要点层次,使用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方便读者理解。
>> 第6章 应用逻辑顺序
1.应用逻辑顺序可以确保你不会:
—把新闻当作思想。
—遗漏某组中的重要思想。
2.任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都呈现了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
—时间顺序:通过设想某一流程得出的思想。
—结构顺序:通过评论某一结构得出的思想。
—程度顺序:按程度或重要性分组得出的思想。
3.如果你在某一组思想中找不到以上顺序,说明这些思想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或者你的思考还不周全。
4.为了检查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你可以:
— 先把每一个句子改写成能说明其实质的短句(即只保留主语、谓语、宾语,删除定语、状语和补语,只保留动词、名词,删除形容词、副词)。
—再把相匹配或具有共同点的句子归为一组。
—最后选择适当的顺序排列。
5.如果是行动性思想(即说明行动、活动、行为、动作、步骤、流程等),那么应该:
—明确说明每项行动产生的最终结果(效果、目标)。
—把最终能产生同样结果的行动(行为、步骤等)归为一组。
—确定每组思想的分组基础(类别),并依此排序。
—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步骤。
关键概念
将行动性思想(说明行动、活动、行为、步骤、流程)排序
• 明确说明每一行动产生的最终结果。
• 把能产生相同结果的思想合并、归类、分组。
• 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并依此排序。
• 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步骤。
>> 6.如果是描述性思想(即介绍观点、情况、信息等),那么应该:
—把说明类似事务或具有共同点的思想归为一组。
—确定每组思想的分组基础(找出相似之处、共同点)。
—把所有思想转换成完整的句子,确定其顺序。
—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步骤。
关键概念
将描述性思想(介绍观点、论点、论据、情况、信息)排序
• 把说明类似事务或具有共同点的思想归类、合并、分组。
• 确定每组思想的分组基础。
• 把所有思想转换成完整的句子,确定其顺序。
• 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步骤。
>> 第7章 概括各组思想
1.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比如,存在3个问题……)。
2.分组应遵守“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原则(MECE原则)。
3.行动总是按时间顺序进行,通过说明行动产生的直接结果可以概括行动性思想。
4.将描述性思想归类分组,是因为每组思想具有共同特性,它们都:
—针对同一类主语。
—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包含同一类判断。
关键概念
概括各组思想
• 通过说明行动产生的直接结果,概括行动性思想(概括一组行动)。
• 通过说明各项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相似性,概括描述性思想(概括一组信息)。
关键概念
寻找思想的共同点
• 各思想是否针对同一类主题。
• 各思想是否涉及同一类行动。
• 各思想是否针对同一类对象。
• 各思想是否包含同一类观点。
5.对行动性思想进行分组时,要求:
—发掘每项行动的本质。
—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比如,采取一项行动,只是时间上必须在另一行动之前,还是为了完成另一行动?)。
—明确说明行动产生的最终结果。—直接由行动概括出结果。
关键概念
行动性思想分组
• 发掘每项行动的实本质。
• 区分行动的不同层次。
• 明确说明行动性思想产生的最终结果(效果、目标)。
• 直接由行动概括出结果。
>> 6.对描述性思想进行分组时,要求:
—找出句子结构的共同点。
—确定包括这些思想的最小范畴。
—说明共同点隐含的意义。
关键概念
描述性思想分组
• 找出主语、谓语、宾语或含义的共同点。
• 确定包括这些思想的最小范畴。
• 说明共同性隐含的意义。
>> 第8章 界定问题
1.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切入点/序幕(产生问题的具体领域、方面)。
—困扰/困惑(它的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
—现状(R1,非期望结果)。
—目标(R2,期望结果)。
—答案(到目前为止,针对问题已经采取的措施,如果采取了的话)。
—疑问(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做什么)。
2.把界定的问题转换成序言:
—从左往右再往下。
—读者最后知道的事实就是冲突。
关键概念
界定问题
• 设想问题产生的领域。
• 说明什么事情的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困扰/困惑)。
• 确定非期望结果(现状,R1)。
• 确定期望结果(目标,R2)。
• 确定是否已经采取了解决问题的行动。
• 确定通过分析所要回答的疑问。
>> 第9章 结构化分析问题
1.运用诊断框架呈现问题领域的详细结构,展示一个系统内的各个部分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查找存在因果关系的活动。
—对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进行分类。
2.收集资料,以证明或排除结构中导致问题产生的部分。
3.使用逻辑树进行分析。
—提出和检验解决方案。
—揭示树状图中各项思想的内在关系。
关键概念
结构化分析问题
• 界定问题。
• 使用诊断框架,呈现问题领域的详细结构。
• 假设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
• 收集资料,以证明或排除所做假设。
第10章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用多级标题、行首缩进、下划线和数字编号等方法,突出文章的整体结构。
1.表现金字塔结构中主要组合之间的过渡。
2.表现金字塔结构中主要思想组之间的过渡。
第11章 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1.制作文字幻灯片应尽量简明扼要。
2.制作图表幻灯片可以使传达的信息更简单易懂,在幻灯片的上部说明要传达的信息。
3.运用故事梗概,简要说明整体结构。
4.排练,排练,再排练!
第12章 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1.画脑图(在大脑中画出图像或思维导图)
2.把图像转化成文字。
金字塔原理:实战篇
>> 一般说来,若不先把构想说出来或是写下来,人们很少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就是说,如果不能预先理清思绪,就无法简洁地陈述思想。
>> ·为什么金字塔结构是能组织思想并让读者清楚了解其中意思的理想架构?
·金字塔原理如何帮助你找出思想之间的纵向关系?
·如何把不同思想横向联系起来?
·如何通过序言把握文章的中心?
·建立金字塔结构需要遵循哪些步骤?
·培养一种技巧,确保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能有效反映人们的思考。
>> 图解金字塔原理课程的概念
❶ 序言就是告诉读者一个他已经知道的故事。
❷ 大部分文章都在回答下图中列出的4类问题之一。
❸ 在最高层级的论点之下只有3类可能的问题。
❹ 在金字塔结构内加入纵向关系,以引导疑问—回答式对话:
若问题是“如何”,答案应陈述“步骤”;
若问题是“为什么”,答案应陈述“理由”;
若问题是“你如何知道”,答案应是“论证”;
>> ❺ 在演绎推理中,每一个思想均由前一个思想导出。
❻ 在归纳推理中,不同的思想之间具有共性。
>> 练习1了解基本概念
>> ·条理清晰的文章,在结构上总是呈现金字塔形状,自上而下地阐述。
·各组思想之间的关系必须符合金字塔原则。
·你一定要预先让读者掌握文章的金字塔结构,才能让他们了解你文章的含义。
>> 练习1A 找出结构
>> 练习1A-2:
观察金字塔的结构是如何显示出更清楚的讯息的。
>> 练习1A-3:
观察金字塔结构如何更清楚地传递思想。
>> 练习1B 学习金字塔原则
各思想组之间的关系必须符合金字塔原则
文章中的思想一定要符合金字塔结构,你可以根据金字塔原理的一些原则来定义各思想组之间的关系。无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以下原则都适用。
原则1:文章中任意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原则2: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个逻辑范畴。
原则3: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来组织。
>> 各思想组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守3个原则
原则1:文章中任意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原则2: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个逻辑范畴。
原则3: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来组织。
>> □ 原则1:有些层次的思想并不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 原则2:某些组中的思想不属于同一个逻辑范畴。
□ 原则3:某些组中的思想没有按照逻辑顺序来组织。
>> □ 原则1:有些层次的思想并不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 原则2:某些组中的思想不属于同一个逻辑范畴。
□ 原则3:某些组中的思想没有按照逻辑顺序来组织。
>> 一旦你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
>> 练习2建立纵向的关系
>> ·纵向的结构一定要提出“疑问—回答”式对话,让读者紧跟你的思路。
·横向的思想一定要以演绎或归纳推理的形式回答问题。
>> 你会看到,前两个例子是回答“如何”的问题,第三个例子回答的是“为什么”,而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例子是针对“你如何知道”这个问题。这3个问题是读者最常提出的。
>> 练习3建立横向的关系
>> 练习3A:演绎推理
练习3B:归纳推理
练习3C:爱是一种错误
演绎推理
·第一个观点是大前提,先做出说明
·第二个观点是小前提,是关于第一个观点的特殊陈述
·第三个观点做出推论
·最上面的方框总结第三个论点,然后用“因为”涵盖其他两个论点
>> 归纳推理
·所有观点说明的是同一件事(有相同的主题或相同的内容)
·它们可以用一个单一名词来描述(如理由、问题、步骤)
·最上面的方框里是根据所有观点的共性得出的结论
>> 演绎推理:第二个观点是附属于第一个观点的特殊陈述
·归纳推理:各个观点是独立的,但是具有共性
>> 概述演绎论点的方法是:
·把最后得出的观点放在最上层。
·加上一个“因此”,涵盖其他两个论点。
·重新改写,使陈述流畅优美。
>> 把所有的想法都写成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在归纳推理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形,则一组思想存在相似点:
·主语相同,且谓语属于同一范畴。
·谓语相同,且主语属于同一范畴。
·主语与谓语都不相同,但是其中隐含的意思属于同一范畴。
>> 练习4序言的写法
>> 文章的序言应当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也就是说,序言必须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
>> 读者的阅读心理来说,顶端的思想必须和他有关。而唯一能够让你的思想与读者产生关联的方法便是让它回答读者心中已经存在的疑问,或者他稍微思考一下已知的信息会产生或者应该产生的疑问
>> 大部分文章都会回答下列4个问题之一:
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做?
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 练习5构建自己的金字塔
>> 步骤1 利用你最有把握的信息理清思路
·在金字塔结构顶端画一个方框;
·说明所要讨论的主题;
·说明要讨论的主题在读者心中引起的疑问;
·说明答案(如果你已经知道),或者确定你是否可以回答此问题。
步骤2 构思序言时,为了读者,务必要确定你所采取的步骤是正确的
·先针对主题进行简短的陈述,并确定读者会同意你的说法;
·想象你已经开始和读者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关于你的陈述他会如此响应——“是的,我知道你说的,但是那又怎样”;
·如此会产生冲突;
·冲突必然会引发疑问;
·疑问应该有答案。
步骤3 找出关键句
·说明由最顶端方框内的思想引发的疑问;
·决定是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回答这个疑问(可能的话,请尽量采用归纳法);
·如果是用归纳法,请用单一名词描述你在分类时使用的观点类型;
·说明论点。
步骤4 以相同方式安排支持论点的结构,确定你遵守金字塔结构的规则
·任一层级的思想都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任一层级的思想都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上一层级的思想应该是本层级思想的总结和概括。
>> 建立金字塔结构
步骤1 理清思路
·主旨
·正要回答的疑问
·答案
步骤2 构思序言
·背景
·冲突
·疑问—回答
步骤3 找出关键句
·引发的问题
·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
·单一名词
步骤4 安排支持观点的结构
练习5A:
我们将利用你在练习4B-1“产品管理”序言中看到的信息来说明构造金字塔的程序。
>> 规划问题
1.说明你正在讨论的主题。
2.确认读者,以及读者心中有关主题的疑问。
3.请提供答案(如果你知道的话)。
4.开始撰写背景,写出读者已知的与主题有关的内容。
5.转换到冲突阶段。背景中发生的哪些事会引发读者的疑问?
6.还会出现新的疑问吗?
7.对于新疑问还会有答案吗?
找到关键句
1.说明答案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新疑问。
2.确定是以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回答疑问。
3.如果用归纳法回答,请找出单一名词。
4.说明论点,即对新疑问的回答,这构成了关键句要点。
5.写出完整的序言。
>> 在写关键句的阶段,推荐大家选择归纳推理,因为以归纳推理展开内容,读者会比较容易接受你的论点。
>> 练习6严格检查每组思想
>> 用以下3种方法安排归纳的论点,每个方法都代表一种逻辑顺序:
·确定前因后果关系……………………………………时间顺序
·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结构顺序
·将类似事务按重要性归为一组………………………程度顺序
>> 对思想进行归类分组,一般有5个步骤。
1.说明每一个思想的本质。
2.把类似的思想归入同一组:
3.如果是描述性思想,则按照共同点分类;
4.如果是行动性思想,则按照行动后获得的结果分类。
5.确认分组的来源。
6.按照逻辑顺序排序。
7.选取重点。
>> 市场调查的目标
论点描述
>> 我们的目标是要判断:
1.不同市场区域的特性。
2.目前供货商的价格水平和市场营销策略。
3.供货商对潜在客户的定位。
4.不同市场区域的购买行为。
5.供货商所采用的销售和配销渠道。
6.买方的技术要求。
7.供货商使用的技术。
8.确认有关定制和专业技术支持的议题。
9.每一个应用领域的年度经费计划。
论点本质
1.谁是这个市场中的买方?
2.供货商如何销售产品?
3.谁供货给谁?
4.谁买了什么?
5.供货商如何销售产品?
6.买方希望采购哪些产品?
7.供货商如何销售产品?
8.买方希望采购哪些产品?
9.采购量有多少?
>> 论点描述
在第一阶段,将会进行下列几个步骤:
1.与重要的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进行洽谈。
2.记录交易业务和工作流程。
3.确认所有关键性的功能。
4.分析组织架构。
5.了解服务和绩效评比措施。
6.评估企业运营的绩效水平。
7.理清问题和原因。
8.确认并提倡提高生产力的可行方法。
论点本质
1.从洽谈中得出实情。
2.从工作中得出实情。
3.确认关键性功能。
4.指出组织的问题。
5.发现有关服务的问题。
6.指出企业运营的问题。
7.理清问题或原因。
8.指出改善的方法。
>> 论点本质
1.确认问题。
2.确认主要趋势。
3.判断竞争优势的来源。
4.制定对业务能力的评定标准。
5.提供未来研究和过去记录的比较基础。
6.指出所有从业者需要采取的措施。
7.主要问题。
8a.最有前景的业务。
8b.商业趋势。
9.不同类型服务供货商的比较标准。
10.数据/结论。
>> 找出结论之间的共性
深入思考的目的首先是要得出推论。如果无法得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也就无法得出关于该主题的新想法。例如:
·公司存在许多问题;
·要进行变革的几种理由;
·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找出共性并得出推论并不十分困难,只需进行一些练习。如果这些句子符合以下要求,就说明这组思想具有某种共性:
·针对同一类主语;
·针对同一类谓语;
·具有同一类隐含的思想。
>> 现在通过练习,你已经学会如何在写作中运用金字塔原理:
1.你的论点必须组成金字塔结构,从上到下表达。
2.金字塔结构中的论点必须遵守3个原则:
3.文章中任意一个层次上的思想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4.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5.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6.你的思想以这种形式构建完成后,你可以检查其中的纵向关系是否正确:
7.位于下层的思想必须回答上层思想在读者心中所引发的疑问。
8.你可以检查其中的横向关系是否正确:
9.演绎推理的第二个论点必须针对第一个论点做出评述,并且以“因此……”为总结。
10.归纳推理的论点必须能以单一名词加以描述。
11.序言必须讲故事:
12.你的文章在读者心中引起了疑问,引发了冲突,必须借助序言说明其中的背景。
13.根据本书的练习,可以学会把心中的论点整理成金字塔结构的方法:
14.说明背景及引发的冲突。
15.我应该回答冲突引发的什么疑问?
16.疑问的答案是什么?
17.用序言来给出答案。
18.有了正确的问题和答案之后,你就可以将思想组织起来。当你准备把想法写出来的时候,可以:
19.套用一种格式,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架构。
请继续实践金字塔原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