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士官邸,大隐于市,享纵览野树林之开阔视野,得漫步遍野繁花之田园雅趣,且有围场楼宇在外。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
儿童的基本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
所有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自然型儿童”,而这是整个“儿童自我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进入“儿童自我状态”后,他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与实际年龄并没有关系。
父母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所以孩子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应对和防御因此而产生的后果。因为无处可逃,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适应他们每一次的喜怒无常。
本我所在,自我相依
我们都会因为某些词或场景而触发童年的感受。
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的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
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
悲伤的原因是真实可见的:你想起了不快乐的时光,你自然会有悲伤和不快乐的情绪,所以你哭了。
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他们,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
通过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当你对情绪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时,你就能明白他们并非可有可无,也不会对他们不闻不问,因为情绪正是自我的核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4937/8d8586b460a56e05.jpg)
愤怒和内疚是连在一起的
撒泼是表达愤怒的一种幼稚的方式
怄气的人总是绷着脸,阴沉沉的样子,而且安静的很反常。
怄气是最能说明怎样用时间来稀释愤怒的例子。
成年人或许会因为输掉一场权力斗争而生闷气,怄气是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做出的反应。
我们绝不是父母的翻版,虽然父母对我们影响极大,但每个人自身的独特性确保了我们不是父亲或母亲的复制品,而是独立的个体。
每个人都有“父母自我状态”,这来自年幼时父母的言行和对待我们的方式。
困惑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这说明固有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了。你要直面新的信息,这些新的信息会挑战你现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由此产生的焦虑是让你改变的动力,很可能也会开启你的创造力。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这个三位一体也代表了人格的结构。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意思是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在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单靠争论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只会让人更固执己见。
别人或许会影响或说服你,可最后是你自己在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
人们的痛苦和折磨都是自找的。
无需跟着预先设定的剧本走,甚至可以没有剧本,或者说可以即兴发挥。
所谓活的真实,就是真诚的回应当下的需求。
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的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
时间在他面前蔓延,如同没有路标也没有尽头的沙漠,每天的生活只剩空虚,人生的意义无处可寻。
人们太容易让重要的事件就这么过去,忘记关注或为他们庆祝,也许是因为我们通常都只在事后才明白他们有多重要。
改变会带来风险,风险会导致危险处境,危险意味着死亡的威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