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为星主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点赞、转发和分享。
(1)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之所以令人唾弃,是因为它失去分寸感。
这种分寸感的缺失,常常会让孩子做事不计后果,从而给自己、父母甚至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比如,苏州市18岁男孩小郑,从小养尊处优,只要他想要的,父母都会满足。于是,在爱中有恃无恐的他,近日因嫌弃父母给的零花钱太少,于是把父母在2015年给他买的现价高达465万元的房子以320万元的价格卖掉。
得知真相后的父母,气得直跳脚。

再如,陕西渭南的小杨,因为是独子,所以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宠大。然而长大后,小杨不仅没有感恩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反而因钱财诱惑,不惜用亚硝酸盐毒害父母性命,以此骗取巨额保险金。
看到这些例子,相信很多父母都很痛心、也很寒心。
可是,正如老祖宗所说:娇儿无孝子,惯子如杀子。
父母没有分寸感的爱,从来都只会毁掉孩子,害苦自己。
(2)
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溺爱不好,但他们之所以会不知不觉中对孩子溺爱,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对孩子爱得失去分寸。
那么,父母的什么行为表现实质就是没有分寸感的溺爱呢?
行为一,把孩子放在家庭第一的位置。把孩子当第一,事事以孩子为中心,甚至夫妻常会因为无法满足孩子的意愿而吵架。
行为二,大包大揽,没有培养孩子独立生活习惯。明明上学了,可是衣服不会穿,吃饭要靠喂。总舍不得孩子做家务,事事替孩子做。

行为三,犯错不罚,常以“还是个孩子”作为理由去原谅,甚至面对孩子在外犯错,也会要求别人“孩子还小,他不懂事”等来让别人放过孩子。
行为四,孩子哭闹无理要求,容易心软对孩子妥协。
行为五,对孩子生活和学习习性放纵。没有时间观念,经常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上学迟到,不写作业等。
行为六,不分青红皂白维护孩子。面对老师的投诉,面对其他同学家长的,投诉,永远不管事实如何,总是站在孩子这边,不认错不道歉。
行为七,让孩子认为爸爸妈妈的就是他的。忽略父母子女间是独立个体,没有分寸感的让孩子觉得父母的钱财、物品都是自己的,使孩子做人做事失去界限感。
行为八,和孩子有矛盾,不分对错,不讲道理,总是先向孩子认错,买礼物讨好孩子。
行为九,超出家庭经济能力去富养孩子,并让孩子不要有心里压力。
行为十,见不得孩子受挫折,不惜花费钱财和精力去替孩子排除所有成长障碍。
以上十种行为,是父母没有分寸感溺爱孩子最常见的行为。
这些行为,如果不加以修正,非常容易给孩子造成严重的性格缺陷,比如是非不分、孤僻、不懂得尊重人、自私自利、做事不择手段、懦弱无担当、没有到道德感等。

(3)
那么,养儿育女过程中,如何避免分寸感缺失,从而给孩子的人格和前途埋下雷区?
第一,夫妻关系第一,孩子第二。
别事事以孩子为中心,别把孩子放在第一。要知道,经营好夫妻关系,是对孩子形成健康人格最大的滋养。
第二、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教会他穿衣洗衣、做饭、做家务,给予他最基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哪怕有一天父母不在身边,他也可以好好照顾自己。
第三、帮助孩子养成自我管理习惯。
制定自我管理规矩,控制好自己的时间,什么时间睡觉、起床,什么时候出门上学,放学什么时候写作业等,都要帮助孩子制定可执行的计划,让他有意识地去管理自己。只有如此,他才能学会自律,在生活上和学习上才能做到自觉。
第四,不轻易心软,眼光要放远。
孩子犯错,哪怕心软、心痛,也要狠心责罚,同时告诉孩子为什么错,错在哪里,什么是对等。只有眼光放远,才能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念,且给他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让他的人生少走弯路。
第五,培养基本礼仪习惯,尊重他人。
尊师重道,与人为善。一个对他人没有礼貌、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没有未来。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礼仪习惯,学会尊重师长、同学以及陌生人。要记得,教养是一个人行走世界的通行证。
第六,学会放手,适时退出。
父母子女终究是独立个体,管孩子,就是为了他最终能管教自己,能过好自己的人生。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要懂得适时退出。比如到了分床睡的年龄就分床;到了青春期该给私人空间就别处处控制;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就别处处干涉,挑拨他们的关系。

(4)
邦达列夫曾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来源于缺乏分寸感。
每个孩子的人生一开始都具备无数的可能。而这种可能是否走向光明,则取决于父母是否给予了他有分寸的爱。
有分寸的爱,会让孩子活得坦荡自在,会让他明事理、懂是非,走向自己想去的远方,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而没有分寸的爱,则让孩子享乐一时,可却在某个路口,踩中父母错误教育埋下的雷区而葬送一生。
如果真的爱孩子,父母们,请重视分寸!
*作者简介:我是星主,专研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坚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传递。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学习教育之道。微信公众号:星主奇谈(ID:yuexiangxingqiu)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