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枯木
1995年5月8日下午,邓丽君因哮喘病发作,在泰国清迈去世。一代杰出的歌者,就这样仓促离去,一段精彩的传奇,也随之成为记忆。
邓丽君对于内地,已经不能用歌者、歌星来形容,用歌坛天后、演唱家、艺术家等形容也显得有点俗套,而应该是文化传播的使者,她是带着一股旋风,从东南刮起,随之成为风暴,席卷全部中国,其演唱的歌曲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近代百年以来无人能够比肩。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出生于台湾省,祖籍河北省邯郸。邓丽君很小就有唱歌天赋,9岁就开始演出,14岁休学加盟唱片公司,从此称霸歌坛二十余年。邓丽君一生获奖无数,各种荣誉枚不胜举,比如邓丽君是首位登上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的华人女歌手。1986年获选美国《时代杂志》世界七大女歌星,世界十大最受欢迎女歌星,是唯一一个同时获两项殊荣的亚洲歌手。
邓丽君长相甜美,歌声以情带声,嗓音委婉圆润,吐字清晰,韵味十足,听其唱歌,犹如音乐的饕餮盛宴,是一种美的享受。邓丽君把中国民歌和戏曲的精髓糅合在一起,发挥自己的特色,没有一丝做作,时而轻快明理,时而凄婉欲滴,时而清新脱俗,时而一波九折,“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余音绕梁,三日未绝”这些形容丝毫不为过分。
邓丽君的歌声让那些广大处于文化沙漠的民众有了感情的寄托,让那些千篇一律的高大上的西方学院派搞得昏头涨脑的人们有了倾诉的感觉,让刚刚接触新知的恋爱青年有了表达的语言,让田间地头的劳作者有了心里共鸣。
就这样,随着邓丽君的歌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娇小的女子,一个美丽的天使,清澈的音乐随着南风刮入神州,一点一点的扎入人们的心底,彻底惊醒了懵懂的人们,蝴蝶效应在九州大地掀起狂澜。一时间,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处处都是邓丽君的歌曲,市场上遍地都是盗版邓丽君的磁带,人们翻录的更是不知几何。
邓丽君,她已经脱离了音乐的诠释,变成文化的新形态,她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音乐高峰,用什么形容词都无法表达她对音乐的贡献。尤其是现在“歌星”、“天后”、“音乐家”、“艺术家”泛滥年代,如果用那些称谓我感觉到是对她的亵渎和不尊,邓丽君生命短暂,犹如流星一般倏忽而没,但是她的音容笑貌会深深地烙在人的心里,会久久流传下去。不会像现在群魔乱舞、丑态叠出、自我标榜、自我炫耀的“萤火虫”,纷纷你刚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化大王旗”,乱糟糟的惹人心烦。
邓丽君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她肯下功夫学习,汲取传统,在选歌上努力传播我们的文化精髓,即便是成名后也不改本色,朴素自然,平易近人,没有沾沾在上的耍大牌,她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家,而是一位歌者,一位为音乐奉献青春的乐人,这点,值得我们学习。
唯一的遗憾是邓丽君终生都没有踏上内地一步,但是她的心是和我们紧紧相连的,不少演唱会她会用乡音来回馈歌迷,她知道在海的那一边,有着千千万万喜欢她的歌迷,在水的那一头,有着她割舍不断的血脉源泉,她也想早日可以回来看一看,只是造化弄人,未能成行便驾鹤西游。
邓丽君,这个优雅的女子,在事业如日中天的背后,婚姻恋情却是屡次遇人不淑,也许这就是宿命吧,今天我们也不想提起那些薄情郎君和花花大少,也不愿意消费本就哀怜的心中天使,只想祝福她,能够在天堂的的幸福。
春天,是花的海洋,是万物绽放的季节,邓丽君生若灿星,如昙花一现,倏忽而逝,消失在众花丛中,似乎象征着永远绚烂永远盛开。让我们用李白的诗来结尾吧“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17-5-8榆木斋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务号)
宜花得木(yihua-demu)(阅读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