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个“逻辑陷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却又不知道如何去反驳的谬论,掌握这些套路,你可以避免很多“坑”。
逻辑陷阱之一:轻率概括
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比如说,萧敬腾每次去一个地方开演唱会,那个地方就下雨,于是大家都称他为“雨神”。这只是一个玩笑,但如果把它当真了,那就犯了“轻率概括”的毛病。因为萧敬腾有几次演唱会下雨,就把这几次巧合当做成一个事实。
再比如说,我们取快递的时候,因为有几次遇到的快递小哥都不负责,就认为所有的快递都不靠谱。
逻辑陷阱之二:预设谬误
在提问的时候就已经做了一个错误的假设。
比如有人问你:三十岁还是单身,请问你压力大吗?
表面上的问题是“你压力大吗?”其实还隐含另一个假设:三十岁的人不应该单身。
再比如,女朋友问你:“我减不了肥,怎么办?”
这时候,如果你回答“你再胖我都喜欢你”,那就中招了——女朋友这句话,也有一个隐含的假设:“我现在很胖。”
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逻辑陷阱。最好的回答是:谁说你胖了?
逻辑陷阱之三:不当类比
用看似相类似的东西来比较,其实它们根本是两类东西、不能比较。
比如有人把成人杂志的果照和艺术品拿去比较,把情色说成是艺术,这就是犯了“不当类比”的错误。前者仅仅是感官的刺激,而后者却遵循了一整套艺术法则。
逻辑陷阱之四:简单归因
意思是把原因简单化。
你知道摄影师最烦的问题是什么吗?“你这张照片拍的真好!用什么相机拍的啊?”
摄影师拍一张照片,会考虑光影、色彩、构图、快门、光圈等因素,而那些不懂摄影的人,却觉得“他们就是相机买得好”。
逻辑陷阱之五:乱赋因果
将那些有先后关系的事情,当做是因果关系。
比如朋友圈里面的不转不是中国人:因为你没有转发,所以你不是中国人!
比如我正在屋子里打牌,你突然走进来,结果我输了这一局。于是,我就把原因怪罪在你身上:因为你突然进屋,所以我输了牌局。
其实,这两件事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我们生活中却常常遇到这样“乱赋因果”的人。
逻辑陷阱之六:树稻草人
事情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毫无逻辑关联。
有一次,我在朋友圈吐槽说:现在的小学生作业多得做不完,为什么那些家长还要给孩子买更多的练习题呢?
然后表姐回了一句:这些练习题既然出版了,总是要人去买啊!
给孩子买练习题,本身没错;出版社出版练习题,也没错;但是,因为他们出版了、所以我们就要去买,这个逻辑就毫无关联可言。
逻辑陷阱之七:人身攻击
“人身攻击”,顾名思义就是根据个人的主观意愿、针对他人及身体的文字、言论攻击。
如果放在逻辑思维层面,就是通过贬低对方的方式,证明对方是错误的。
比如:他是个懒鬼、赌徒、渣男,他说的话,你还能相信吗?
比如:在里约奥运会游泳比赛后,霍顿无端说孙杨是“用药的骗子”,借此来证明孙杨不是他的对手,这就犯了“人身攻击”的谬误。
逻辑陷阱之八:滑坡谬误
简单来说,这种逻辑陷阱特别夸张,将因果关系串连起来,把“可能”当做是“绝对”。
你小时候是不是也遇到这样的事情:父母说,你这次必须考100分,不然以后进不了好高中;进不了好高中,就读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最后你只能扫大街。难道你想一辈子扫大街吗?
越往后,越夸张。如果我们再顺着这个逻辑走下去,全宇宙的和平都岌岌可危了。
逻辑陷阱之九:虚假两难
最让男人头疼的问题,莫过于「我和你妈妈同时落水,你先救谁」了。
不知道这个问题是谁发明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要么这个人不懂逻辑,要么是太懂逻辑了。因为,这个问题在逻辑上称为“虚假两难”,又叫假两难推理(False dichotomy),它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屏蔽掉了,只给你两种选择。
就像《电锯惊魂》里面的剧情一样。
逻辑陷阱之十:诉诸权威
运用得最广泛的逻辑陷阱是“诉诸权威”,也就是盲从地认同权威的主张。
比如广告词里面经常出现的“某某砖家、某某机构权威认证”。然后你会发现,这里说的砖家,其实是其他领域的砖家,跟他认证的品牌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很多人被“砖家”“机构”这样的词汇迷惑住了。
以上我简单介绍了一下,逻辑思维中最容易遇到的十大陷阱。我的目的不是教你如何骗人;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避免一些逻辑套路、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