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冰雪译文】
孔子被(误认为是另一个人阳虎)围拘在匡地,他说:“周文王殁去以后,文脉道统不就在我这里传承弘扬吗?上天如果真要废弃斯文之道,那我就不会掌握此道了;上天如果不打算灭绝废弃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9.5》天命在我的绝对自信一.天命在我
孔子遇险,气势不减,“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这幅天命在我、尔奈我何的圣贤气度和大家胸次,是那种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底气,是我要改变世界I can make the difference 的绝对自信和强大气场的体现。钱穆大师指出桓魋拔树孔子不逃一章“乃见圣人之处变,其不忧之仁,不惑之智,与不惧之勇”,我以为和此章同——
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本就对孔子怀恨在心——桓魋为宋国军事统帅,孔子曾批评过他,因而惹祸。孔子经过宋国,桓魋企图杀他。)就把大树给砍了。
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
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
见:【《论语》述而篇第二十二则。】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9.5》天命在我的绝对自信二.圣人气象
孔子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虽称敏尔好古、述而不作但笔削繁琐,删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著作,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堪称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大师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李炳南评价此章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是也。夫文非孔子所得而私也,不以为私而无乎不合,乃见圣人之大,分明天地气象。“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皆是也。后死是文王以后,极之万世而下皆是。圣人胸襟大,直欲继往开来,不只图目前。夫子其天乎?通天下为一体,联万古为一息。也有憨山大师云——“盖有道之士,心空无着。故行动威仪,气象体段,胸次悠然,微妙玄通之若此。所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故可观而不可识”。圣人的万千气象,凛然正气不可侵犯的样子跃然纸上。
圣人和普通人有绝对不同吗?一个人,志在大,天命多才多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一个人,勤于事,作于细,无他,笃行,笃行,笃行之。真正的区别在于恒毅力吧!全世界都在否定和疑惑你的时候,你具备孔子这种伟人精神吗?孔子流浪途中,遇险多次,奔袭劳碌,颠沛流离,始终不放弃不离于仁,这就是真正的天命在我的圣人气象吧!
【附:史记 孔子世家】
《论语注疏》曰:此注皆约《世家》,述其畏匡之由也。案《世家》云:“孔子去卫。将适陈,过匡。颜克为仆,以策指之曰:‘昔日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貌类阳虎,拘焉五日。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已下文与此正同,是其事也。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9.5》天命在我的绝对自信【附录文献参考】
《论语注疏》曰:此章记孔子知天命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圣人事天立命之学也。圣人见理之明,临变不惧,非达天知命乌能几此?
《史记》曰:阳虎曾暴于匡,夫子貌似阳虎,故匡人围之。
《论语正义》曰:江氏永《先圣图谱》载此事于鲁定公十三年,时孔子年五十六也。
孔安国曰:兹,此也。言文王虽已死,其文见在此。此,自谓其身。
张栻曰:己之在与亡,斯文之防与未防系焉。盖己之身即斯文之所在也。
江熙曰:文王之道,为后代之轨,己未得述,上天之明,必不使没也。
马融曰:文王既没,故孔子自谓后死者。言天若欲丧此文,则必不使我得与于此文;今我既得与于此文,则是天未欲丧此文也。天既未欲丧此文,则匡人其奈我何?言必不能违天害己也。
陈祥道曰: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文王至于孔子,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故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钱穆曰:孔子临危,每发信天知命之言。盖孔子自信极深,认为己之道,即天所欲行于世之道。自谦又甚笃,认为己之得明于此道,非由己之知力,乃天意使之明。此乃孔子内心诚感其如此,所谓信道笃而自知明,非于危难之际所能伪为。
蕅益大师曰:道脉流通即是文,非谦词也。如此自信,何尝有畏?
伊藤仁斋曰:天道福善祸淫,是谓天有必然之理;祸福无不自己求之,是谓人有自取之道。智者信之,昏者疑焉。“天之视听自我民视听”,其理验之于人事可矣。围于陈蔡畏于匡,圣人之遇厄也,亦屡矣。然卒不能加害,则天之佑圣人,岂不信然?
李炳南曰:周文王继承尧舜禹汤之道,后有武王周公,相续不绝。文王虽已逝世,但载道的文化在兹,须由孔子传下去。“在兹”是孔子自谓承担传递文化的责任。匡人何能胜天?所以圣人终于化险为夷。孔子除了畏于匡,还有在陈绝粮,微服过宋等灾难,但都转危为安。学中华文化,有志于为文化的传递者,遇见恶劣的环境时,当学孔子的精神,深信天不丧斯文,以道自任,环境自然随之转变。
云门隐者按:本章关键词即“文脉”“道统”“天命”,态度就是“信道笃”。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9.5》天命在我的绝对自信
【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癸巳论语解》《论语学案》《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正义》《论语古义》《论语点睛》《论语集释》《群经平议》《荀子》《史记》《先圣图谱》《四书解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