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祭

作者: 竹林深处_ef71 | 来源:发表于2018-11-17 21:56 被阅读2次

    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十年,离开我的天数一共有三千六百五十多天,而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记忆中的影像不曾随时间增加而模糊,渐渐变得更加清晰,对母亲的怀念也愈加强烈起来。

    在母亲五十三年的生命岁月里,体味了太多的酸甜苦辣,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孩童时代赶上了三年饥荒和那个动乱的年代,由于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在饥饿中度过了艰难的幼年时期。作为家里的长女,母亲从小就要照顾比自己年幼的弟弟妹妹,主动替外婆分担家务外出挣工分。外公一人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九口人,可想而知缺吃少穿便成为母亲儿时记忆里最为敏感的部分。至今还清楚的记得,每年收完麦子后母亲都会责令我们姊妹三人去地里捡遗漏的麦穗,同时会跟我们讲三年饥荒的悲伤岁月。因为饥荒我的一个小姨没能活下来,这也成为了母亲内心最为难过的记忆。在这样艰难的岁月里,母亲养成了独立、懂事、要强的性格,也是她一生中最为明显的烙印。

    二十三岁,母亲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父亲,开启了幸福而又艰辛的家庭生活。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人在家拉扯着三个子女,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十几年,一家人虽然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但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却是很幸福的。至今依然记得,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由于家里地少每年上交的公粮又多,所以家里的粮食总是在三四月就开始青黄不接,这个时候姥姥姥爷就会让二舅从家里用牛车拉几袋小麦接济,母亲这时才会露出宽慰的笑容,看到我们能吃饱就是她最最大的心愿。在那段时间,为了能贴补家用,母亲在三十多岁硬是学会了使用电动缝纫机绣花,晚上加班加点赶活,靠着自己的努力和父亲为这个家撑起了明天的希望。那些年的劳累,也为后来母亲的疾病埋下了祸根,在本应享受儿女承欢的年纪却撒手人寰。

    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眼到了千禧年,我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也要步入大学离开父母身边了。难忘高中在县城求学的日子,母亲和父亲两人骑着自行车把200多斤的麦子从家里驮过来,就为了交到学校给我换粮票,那时的他们都已经是五十岁左右的年龄了。现在想起来,依然满心感受到的是父爱母爱的伟大。进入大学后,北京和西安的距离隔不断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刚入学那会,为了学习英语,班里要求每人都配备一个文曲星,我当时明白家里的境况,犹豫再三还是跟母亲说了原因,结果没过多久就收到了母亲五百元的汇款单。无时无刻不支持儿子的想法,这就是我的母亲。在学校那会,我再三和母亲说学校发衣服,还有一些津贴,但母亲还是从老家买了一些衣服给我寄过来,我亲切地称之为爱心衣服,直到现在有些衣服还放在衣柜里,成为了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的寄托。从上学到工作,其实欠缺的就是陪伴,没能好好陪伴母亲几年,已成为我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至今还清楚记得母亲去世时的种种场景,在病痛折磨的情况下,临终前的母亲已经好几天滴水未进,干裂的嘴唇和蜡黄的脸色让我终生难忘。从母亲闭上眼睛到入土为安,一共经历了八天,在这八天里我始终陪伴左右,可惜的是母亲已经听不清儿子在诉说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一股心酸涌上心头,更多的是自责、埋怨上天的不公。一是母亲没有见到未来儿媳,那会我还是一个单身汪;二是工作开局不顺利,如何更好适应单位我没搞清楚;三是还没有开始尽孝享受天伦,母亲就舍我而去。在操办丧事期间,始终不敢相信母亲的离世是真事,我也处于浑浑噩噩的游离状态。待母亲下葬,我觉得自己的魂也丢了,内心挣扎了很久才逐渐摆脱阴影,恢复了往昔的状态。

    回望这些年一路走来,在关键的时候总是用母亲教我的处事方式来应对困难,虽然没有成就人生,但也过的自得其乐。我的小家庭延续着母亲教给我的经营方式,我也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十年时间,母亲虽然渐行渐远,但她的精神在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也正成为我们的家风,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十年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年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us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