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历史类的书籍我主要关注的是春秋战国时的那段历史,几个月前读完了《鬼谷子的局》,那是本以战国那段历史为背景的小说。这次我打算看看相对严肃些的作品,于是选择了《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先秦》。没想到,易老师这本书真的是惊到了我,天马行空的脑洞又似乎还很让人信服,诙谐的语言,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给读者带来一次相当不错的阅读体验。
好奇心几乎是所有文化和文明成果的出发点。科学是对自然的好奇,艺术是对心灵的好奇,宗教是对归宿的好奇,文学是对生活的好奇。就连巫术也如此,它是对命运的好奇,也是对掌握命运之可能的好奇。表面上看,历史是对过去的好奇,其实不然。作为“故事”------已故的事件,历史就是历史。你知道也好,不知也罢,正说也好,戏说也罢,它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并不会因为我们的确知或无知而稍有改变。那么,又何必一定要知道真相呢?
全书共分6卷:祖先、国家、奠基者、青春志、从春秋到战国,百家争鸣。我们将分N则笔记来记录这本书的阅读体验。
卷一:祖先
是谁对女娲动了手脚
这一卷一上来就抛出了一个炸弹:现在的女娲形象是经过篡改的,女娲最初并不是现在的蛇身,而是蛙身。第一次读到这个说法,我脑海中脑补着蛙身女娲的形象,感觉易老师这个玩笑开大了。
也许这就是女娲的身世之谜,女娲就是女蛙,主管生育的蛙女神,也是战胜死亡的胜利女神。
人类的繁衍起先是生殖变成了性,然后性变成了爱情。爱情催促了婚姻,婚姻产生了家庭、家庭构成了氏族,氏族形成了部落和部落联盟,于是不知不觉中便产生了社会。这一切都是因为女人,而她的名字叫女娲。
娲,现在读作“蛙”,古时读“呱”,是青蛙的声音。娲字是加了圣洁光环的蛙字。女娲的时代是生殖崇拜的时代而被性崇拜,因为它的目的是生儿育女,而非男欢女爱,更多的是为了为氏族增加人口。女娲代表母系氏族,意义是“从自然到文化”,形象是鱼,蛙,月亮。
而蛙变成了蛇是谁动了手脚?不管是从阴谋论还是本着事物发展的需要来看,从中获利的是伏羲。而女娲的蛇身化也标志着母系社会正被父系社会所替代。在这个过程中,母系社会的神被迫变了身形。
只有女娲和伏羲都变成了蛇身,便说不清谁先谁后,后来者也可以居上,伏羲摇身一变可以变成她的哥哥。伏羲长,女娲幼,男尊女卑的伏笔就此埋下。
伏羲的出现标志着男人掌权,此时生殖崇拜开始转变为图腾崇拜,男权社会出现,潜伏的蛇将变成飞天的龙。伏羲代表父系氏族,意义是“从母爱到男权”,形象表现为鸟,蛇,太阳。
此后女娲和伏羲所共同代表的氏族社会将被部落时代取代。
男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部落时代是图腾崇拜,图腾的种类五花八门,动物,植物,自然现象都有,但其目的其实就是把男人神化,抬高男人的地位。过去给女人打下手的,现在要当女人的老板,总得有个令人信服的手段,因此得先冒充神灵。而当男人的身份地位已经确认后,图腾便推出了历史舞台。
中华民族史前史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氏族、部落,国家。其表现的文化模式分别是: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宗崇拜。
生殖崇拜男女平等,甚至是女尊男卑。对生殖的崇拜可以百花齐放:鱼、蛙、月亮、鸟、蛇、太阳可以同时崇拜。它代表着氏族时代。
图腾崇拜只有男性,男尊女卑。对图腾的崇拜只能限于一尊,每个部落只有一个图腾。它代表着部落时代。
炎帝代表早起部落,黄帝代表晚期部落,尧舜代表部落联盟。
皇帝:皇天上帝,或相当于皇天上帝。它的本义是:旭日东升般灿烂辉煌,花蒂一样创造了生命,我们鲜花盛开之民族的伟大缔造者。这才是皇帝一词的本义。
姓氏的三大区别:姓属母系,氏归父系;姓为先有,氏为后来;姓别婚姻,氏别贵贱。
氏的出现将当时的部落按照各自的实力分成三六九等,于是便有了尊卑贵贱,这真是一个重要的发明。易老师称之为:以利益均沾的合理分配赢得和平共处,用尊卑有序的文化符号实现身份认同。
这其中就包括九黎族的酋长蚩尤(由于当时没有谥号一说,所以蚩尤应该不止一个),鱼皇帝作战的兵败被杀的可能是某一世,而为皇帝警车开道的应该是其继任者。
黄帝能成为华夏民族最重要的始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鞥不计前嫌兼收并蓄地搞统一战线。他把当时天下的各个部族都联合起来,形成了夏族,后来称之为华族,尽管当时的族指的只是部族。
尧舜应该感谢孔子?
再来看看尧舜,在孔子之前根本就没人提到过这两位仁兄,目前最古老也最可靠的典籍《诗经》中也没有他们的影子,后世儒家包括司马迁的说法是夏商周三代的始祖都是尧舜的臣属,没有尧舜禹就没有夏商周。可是不管周人的作品《大雅》,路人的作品《鲁颂》,殷人的作品《殷颂》都只歌颂禹而未提尧舜。这就很让人纳闷。
尧舜如果完全子虚乌有,孔子怎么敢一讲再讲?如果当真功勋盖世,《诗经》为何只字未提?也许尧舜确实存在过,但既没有那么神也没那么圣,并非夫子说的样子。因为并不伟大,所以《诗经》中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由于毕竟存在过因此后世可以大做文章。
打坐文章是因为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夫子需要借助他们来推广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理想,而尧舜也就借着这个契机登上了历史舞台。
部落联盟时期的地位划分:
大联盟下有小联盟。四岳就是小联盟的CEO或COO。四岳之后有十二牧,他们是各大部落的酋长。十二牧之后是百姓,百姓可不是小民,而是氏族长。这些氏族均来自母系,因此都有姓,因其数量很多因此叫百姓(此处的四,十二,百都只是对量级的表示,并非实际的数字)。远古的百姓(氏族长),地位其实是很高的,真正地位低的叫黎民,黎民即战败者。黎民百姓合为一词是很晚的事了。
后,不是前后之后(後)的简体字。它原本就写作“后”。但也不是后妃的后,而是头儿、老大、领导人、一把手的意思。
联盟的部长或内阁成员既然都是“后”,当然有很大的发言权,甚至决策权。比如抗洪总指挥的人选,尧并不赞成鲧,但四岳坚持,也只好同意。尧老大并没有一票否决权,尽管尧可能是错的,也可能是对的。这就是所谓的“岳牧咸荐”。
微做总结:家庭到氏族是由点到面,然后由面到片(部落),由片到圈(部落联盟),最后由圈到国(国家)。
每个阶段在神话传说中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比如国家对应的是夏启,部落联盟对应的是尧舜,部落对应的是炎黄,代表父系和母系的是伏羲和女娲。
下面我们将进入易中天中华史卷2 国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