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这本书,吸引我的是书名,文艺静美的名字——追风筝的人。
翻开书,语言平实简洁,情感细腻,画面感很强,尤其是哈桑英勇地奔跑着去追风筝的场景,脑海里的画面很清晰:健壮的,洋溢青春气息的少年,像风一样奔跑着,目光偶尔瞥一下风筝,脚步向着心行,羊肠小道两边的树木、建筑,像影像极速地在他两边倒退着……就连主人公的名字都显得格外朗朗上口,阿米尔,哈桑,拉辛汗……
记忆犹新的是,拉辛汗面对阿米尔父亲的恨铁不成钢,轻轻安慰他说,“孩子不是图画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阿米尔的父亲自认为膝下之子该是勇敢的,诚实的,至少是强壮的。
然而事与愿违,阿米尔胆小怕事,不敢还击同龄人的挑衅,不敢坦诚告诉父亲哈桑的护佑,在赛场上会因为目睹血腥的坠马场面而面如土色,面对朋友受辱他没勇气挺身而出,甚至连晕车在父亲眼里都变成了懦夫的行为。
阿米尔的出生联系着母亲的不幸,从出生起,父亲就给阿米尔扣了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帽子,这个帽子控制着阿米尔整个童年,而可怜的阿米尔为了讨好父亲做出了各种努力。
很多父母喜欢在公共场合评价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胆小”。“我家孩子脾气不好”。“我家孩子太懒了”……这种帽子一旦戴上,会被亲戚朋友扩大化,久而久之,孩子无力反抗,改变不了,只能放任自流。
阿米尔最终也无力改变父亲对自己的态度,他选择了逃避。为了逃避爸爸的冷漠,阿米尔开始看书。
可以说,阿米尔是幸运的,他在无助的状态下撞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而又正确的路。更幸运的是,他有一个睿智的忘年交拉辛汗和“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挚友哈桑。拉辛汗为阿米尔提供了莫大的鼓励,哈桑则给了他写作的反思。
很多父母,在初为人父人母时,兴高采烈地为孩子规划了色彩斑斓的蓝图,一旦有抵抗,便暴跳如雷。大人施压,孩子反抗。大人冷漠,孩子讨好。大人放任,孩子无助。
试想,有多少孩子会像阿米尔一样,遇到智慧的引领者和忠诚的陪伴者?有多少孩子会在父母的冷漠下,走上一条辉煌哪怕只是正确的道路?
阿米尔的父亲说对了一句话,一个男人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还有什么东西能保护得了?
阿米尔的懦弱,给挚友哈桑带了巨大伤害,面对哈桑受辱,他依然选择了逃避,像逃避父亲的冷漠一样,并终日惴惴不安,他有能力辨别是非,因此他内疚,他不安。很多人都会批判阿米尔,我觉得,其实还好,阿米尔始终活在忏悔中,有良知的人犯了错,活得不轻松。
阿米尔这些性格,毕竟原生于家庭。学校教育的塑造能力是很强大,但是家庭的影响力,会根深蒂固。
有人说,如果需要考试才能胜任父母,很多人都不及格。是的,即使成年人,有些童年阴影还没有消化,有些是非还没泾渭分明,有些品质还不能如影随形,有些能力还不能游刃有余……像一个半成品,突然间有了孩子,在教育方面,必然得现学现卖。
而这种现学现卖的教育方式,不是每个家长愿意尽心尽力去学,也不是每个家长总能坚持不懈。
很多家长并不能反思到,你所期冀的理想孩子模样,都逃不过你的影子。并不是每个孩子能像阿米尔,有自己追寻的那个风筝,或许你孩子的那个风筝还没来得及飞上天,他就已经丧失了追寻的勇气。
身边很多年轻父母在致力于学习育儿,在学习中反思自己,提升自我,很励志。未来,家庭教育会成为一种潮流,不,中流砥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