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路上

作者: 精进的医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8-02 21:38 被阅读59次

    2019年8月2日  星期五    晴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提出一个在路上的概念,就是要作家行万里路,摆脱固定的环境,把生命的缆绳紧紧握在自己手里,走入一个广阔无比的陌生和未知,这比你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强大,人生的短暂与漫长,道路的崎岖与平坦。

    卢梭说:“我只有走路时才能思考。一旦停下脚步,我便停止思考;我的心灵只跟随两腿运思。”

    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先哲就发现了这点。老子、孔子、墨子等顶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已经走在路上了。

    文化的精彩粗粗一看是那些优美的句子,是那些浓墨重彩的笔触,是那些美轮美奂的图画,是那些悠扬婉转的唱腔。

    其实更精彩的是那些思想者的步伐,那些弄潮儿的声音,那些伟大的生命。这些先秦伟大的哲人、行走着,不仅创造了中华文化中的最高精神等级的作品,又扎根大地,奔波于路上,他们的脚印指引着中华文化的方向。

    老子的行走总是和一个场景紧密相连,那是几千年前的函谷关,一个老者、一件黄衣、一条青牛、一根灰色布袋,这就是要过关到远方去的老子。诸侯国之间狼烟四起,他可能是为了避免战乱,也可能什么原因都没有,只是希望自己像水一样顺其自然流到低处,渗透于沙漠,蒸发于旷野,去体验生命大道。

    当时守关的长官关尹喜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他知道老子是国家图书馆馆长,是当时知识水平最高的人。他热情招待,并提出唯一要求就是要老子留下一篇文章,老子为了这通关文牒只得坐下来写了五千字的《道德经》。至于后来他到哪儿去了?究竟终老何处?无从知晓,也不知所踪啊!他留在这世上的,就是留在关尹喜手上的五千字啊!

    这篇在世界影响力第一的著作产生在路上,是那么偶然,那么匆忙,这篇在尘土飞扬的路上诞生的文章却蕴含着无比苍茫的哲学内涵和大气磅礴的美学内涵。虽然老子的身影早已消失在函谷关的尘土中,但是,他留给大地的是一个能深思熟虑、看透万象的民族。

    而孔子第一次隆重的上路就是以学生的身份千里迢迢拜访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老子。两个中华文化的先哲的伟大相会的这天绝对是整个民族最盛大的节日,应该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一天。

    而后孔子一生中不停的步履匆匆,丝毫不敢停歇。而这只为了他心中那不变的信念——给这辽阔土地上的纷乱社会重新设定一种秩序:礼。他在游历中感受山水,在感受山水中体悟人生,在体悟人生中深思求索,在深思求索中形成哲理。孔子的一生,最重要的人生阶段都是在路上,他游历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都由他的学生记录了下来,这就是集孔子智慧大成的《论语》。

    而为了阻止一场战争,拯救一个小国,墨子也靠着自己的脚步不停地走,走了整整十天十夜,跨越了几个省的高山湖泊,受尽了艰辛旅途的磨难,也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兼爱非攻”的人生理想,即爱一切人,否定一切战争的理想,墨子也是拼命地行走。

    这几位完成中华奠基的几位思想巨人几乎都都走在路上,走得淡淡的老子,走得苦苦的孔子,走得匆匆的墨子,他们都是行走者、奔忙者,都是千里脚印,风尘仆仆啊!

    文化的载体是行走者,是那些伟大的哲人。而我们这些普通人为什么也要行走呢?是为了追寻先哲们已经走过的足迹,是为了感受流水般的潇洒,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和追求。

    这些年来,我走过大半个中国,在每个城市都会寻找我们先贤哲人、文学大家的足迹,都会认真品阅几千来来沉淀的文化古迹,都会在山水之间、古人的故事趣闻中寻找中华文化的痕迹。

    接下来的一年多来我将继续在杭州、北京等城市停留,在这美丽而大气的城市里会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可以仔细感受当地的文化,这些会让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满而快乐。一个人的容颜会很快走向衰老,而一个人的精神在文化的熏陶下会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而且与年龄外貌无关的成熟魅力、文化素养更能打动人心。

    曾经觉得“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 ”,然而,这些年来时常在外奔波,慢慢习惯了这种日子,每到一个城市,都能融入当地生活中去。我将继续行走在路上,去领略沿途美不胜收的风景,会感受春花秋月,去尝遍当地各种美食、美酒,去体会各种文化,去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

    行走在路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在路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dr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