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浏览昨日之《解放军报》,在《写普通而又伟大的人》中有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以为肖复兴在寻根,在寻找我们历史的根,我们生活的根。”这句话用意是很好的,但我觉得有一处不顺眼,就是“以为”这两个字。
“以为”的意思就是认为,例如:不以为然,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但“以为”与“认为”是不能等同的。“认为”的解释是: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例如:我认为他可以担任这项工作。而“以为”则含有某种不确定性。
所以,我认为,在上面所说的那句话里,把“认为”代替“以为”更确切些。
我为什么要逮住这两个平常的字不放呢?
这是因为我经常在报刊中看到这么一句话:“我以为……”以前我还当这是谦虚的说法呢,今天一查字典,就对此产生了疑问。
等我再长大一些,或许能再写一篇短文来反驳这篇日记。因为,人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对事物的认识愈深的。
再补充一点:这里的“人”是指我们青少年,对于中年人成为壮年人再成为老年人,这个过程中思想的变化是否和我们一样,我就一无所知了。
如果说我的“咬文嚼字”只限于我自己,那么第二天语文老师吴乐康的较真则引起了大家的反感。
班上有位同学把“已经”的“已”写成了“己”,吴老师就让他将“自己”和“已经”各写一千遍。
这不是体罚,却胜似体罚。抄两千遍就是要写四千个字,需要多少时间?利用这些时间可以看多少页书?我们已经是高中生了,时间对于我们是多么宝贵,这一点老师也常常对我们强调,要求我们抓紧一分一秒时间去学习。可是语文老师竟这样惩罚学生,不仅白白浪费了时间,而且将学生搞得精疲力尽。
不仅如此,那位同学不恨老师才怪呢!老师也许是为我们好,是“恨铁不成钢”,可是他这样搞,怎么能使学生对他信服呢?失去了学生的尊敬,又怎么能让学生喜欢上他的课呢?
他这么做,也将我刚刚对他建立起来的信任破坏了。
上初三时,有一次放学后我去找住校的伊静玩,吴老师也在那儿。他说了一句什么,伊静反驳了他一句,他就把伊静的胳膊扭在身后。目睹此景,我十分看不惯:尽管他比我们只大了七八岁,可能和伊静也只是开玩笑,但作为一名老师,和学生打打闹闹,不成体统!
高一开学后,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还有那次值日对我的关心,都在我心里重塑了形象。但今天来这一出,却让我对他很失望。
我“认为”,他在为人师上,还太情绪化了!
网友评论